明年就是2020年了,小时候觉得遥远得就像未来一样的年份。
会在天上飞的汽车, 能和世界各地的人随时交流,可以去太空旅行,虚拟现实,换脸技术…科技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觉得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科幻小说里曾想象的“未来”成为当下的现实,科技的发展到底会把人类带往何处,人类又在多大程度上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小乐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让我们得以窥见一点未来的影子。
01
《与罗摩相会》
作者:阿瑟•克拉克有史以来第一部6项科幻最高奖大满贯作品。刘慈欣也曾提到,是“(它)使我走上科幻之路,其带来的震撼至今难忘”。影响了《三体》《星际穿越》《降临》《异形》《星际迷航》……
作者阿瑟•克拉克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王,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一起并称为“20世纪科幻三巨头”。
在这本书里,人类迎来的第一个外星文明,科学家们以印度神话人物“罗摩”为它命名。当尝试与外星文明的第一次接触,人类才意识到,宇宙之大,有些东西远远超过了人类的认知。
02
《神经漫游者》
作者:威廉·吉布森
朋友,你听说过「赛博朋克」吗?
这个词最初是威廉·吉布森的发明。
威廉·吉布森的处女作《神经漫游者》开启了赛博朋克这个文学类型,1985年囊括雨果、星云、菲利普•K.迪克奖。《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都从中找到灵感。书里对于网络空间的想象,许多现在几乎都成了现实。高科技,低生活,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小说里的后现代科技世界边缘人的生存状态,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03
《奇点遗民》
作者:刘宇昆如果你是所谓“硬科幻”的拥趸,可能并不会太喜欢这一本。在这本短篇集里,科技沦为背景,
探讨的更多是科技发展到一个地步,比如人工智能、影像化记忆、数字化生命(技术永生)都能实现以后,人类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不同于许多科幻小说那种宏大的宇宙感,这本书更多的在探索“小部分人制造的技术改变世界以后,多数人何去何从”的问题。“如果我的思维可以穿到云端,没有肉体的我还是我吗?”“如果依赖技术生活已经没法回头,我们还有选择吗?”……
04
《黑暗的左手》
作者:厄休拉·勒古恩1969年出版,出版后就获得科幻界的“双峰”——雨果奖和星云奖,至今仍被称颂。《黑暗的左手》讲述了星际联盟特使,被派往冬星,去游说这个星球上的两个国家和地球结盟。这个冬星,对于地球人来说,十分特殊。
冬星上的人,没有性别,在每个月一个特别的日子,他们可以选择成为男人或女人。不仅如此,这个星球上所有人都能怀孕,生下的孩子不属于个人,而是集中抚养。这个设定初听有些离奇,但仔细想想,真的有那么不可思议吗?
如果技术的发展让男性也可以独立的生育,那么男女之间的生理性别造成的差异就又少了一些。没有性别差异的社会,就一定平等而完美吗?
大家可以从小说里一探究竟。
05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作者:丹尼尔·凯斯过于小清新的书名,一直让我以为是本小言。特别是日剧翻拍还找了山下智久这样的大帅哥,越发让我误以为这是本爱情小说。真正看了才知道,这是
一本非常“温柔”又绝望且没那么科幻的科幻小说。阿尔吉侬是一只老鼠,不是故事的男主角,但是它和男主角查理共享某种运命。一开始的查理很傻很天真,甚至可以说是“低能”,他写的日记满是错别字,他不知道别人在嘲笑他,他读不懂潜台词。然后,
一场实验改变了他。他变聪明了,也变痛苦了。
看到和自己一起接受实验的阿尔吉侬的遭遇,也让他预测到自己今后的命运,他到底要如何应对和选择呢?
人类无止尽地对于智慧的探索,是不是也会落得“阿尔吉侬”同样的下场呢?
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的精彩,都推荐大家去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