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周末公司组织农家乐,桃子兴致勃勃和同事一起拍照,几个人一起摆造型、找场景拍了不下一百张照片。
接下来筛选、修图、想文案,凑齐九张照片,如完成一场仪式般,桃子认真的点击【发表】。
同事问:还有好多张好看的照片干嘛不发啊?
桃子摇头:我今天已经发过一次朋友圈了。
以前在QQ空间里发说说,每天一点屁大的事也要写出来,最开心的是收到好友的赞,和喜欢的人留言。
现在发朋友圈,更像一场仪式。
先斟酌选题——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足够的笑(槽)点、怎么无病呻吟显得自己不那么做作;再到配图——必须是精修,光线背景构图要好(鉴于各类摄影入门/速成文章,大家都懂点拍照技巧);地点很重要(巴黎、伦敦、海景点赞率往往是平时三倍);文案——先把口语翻译成书面文字,加一些热词更能增加共鸣;发表——这一步很关键了,你要选出想让谁看到,不想让谁看到、以及不那么重要的时间点。
完成了最后一步,还要考虑到排版问题,比如原本一行字刚好,发出来多了一个字换到另一行就不完美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必要在一秒之内删除、重发。
当然,以上只是操作流程。
如何控制发圈频率?如何用一条朋友圈撩到喜欢的人?如何打造发圈风格?
如何丧而不做作、可爱而不矫情就要靠每天平均刷20次朋友圈汲取经验了。
朋友圈还有几个大忌
发图只P自己——当心被冠上“塑料花姐妹”“自私”“还不如不发”的头衔。
心灵鸡汤——现在都流行“丧”“佛系”了。
每天发三条以上朋友圈——“拜托,这点小事就别昭告天下了……”
微商——最讨厌的朋友圈榜首。
不公开自己的男/女朋友——你可能会让人误会“谈了一个假恋爱”
避开这些“雷区”,我们还能发点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被洗脑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要有趣、要三观正、要独立、要幽默、要丧而零负能量。
像个小太阳一样,“TA性格真好啊”“如果是TA,肯定没问题的”“你看TA每天过得多开心”“哈哈,TA说话真好玩”。
没有话可说的时候,转发一首歌,什么也不说,不期望有人点赞。
出门旅游要很小心的控制自己发圈的欲望,一天两条,不能再多了。
深夜失眠,写下一大段话最后都删掉:全世界晚安+一个月亮
。
约完会回家,选了很久的照片,只挑了两杯奶茶的照片,要很仔细才能看到街灯下两个人的影子,TA点了第一个赞。
加班办公室只剩下自己,想想“努力不能被埋没”,拍下屏幕照片,设置仅公司人可见。第二天发现寥寥无几的评论里有一个老板的赞——“很开心,没白发。”
生日、节日每一天都有很多话想说,“找不到合适的人聊,也不能总发朋友圈吧。”
朋友失恋,打电话痛诉对方的不是,紧接着发了一条朋友圈,图片是他们交往两个月一起去旅游的风景照。对方没有点赞,三天之后,朋友把他拉黑了。
很多朋友圈,都是写给某个人看的。希望那个人点赞,说点什么。如果没有人回应,隔段时间再看到总会忍不住会删掉。
都是习惯了孤独的人,矫情起来显得突兀。
不发朋友圈,是不想暴露自己
这个年代谁都懂点心理学:穿大红色的鞋子代表闷骚、摸鼻子是在说假话,眼睛向左上方看时说的话是编的。
“发什么朋友圈就代表你是什么样的人”“看一下朋友圈就知道这个人的性格”“有女朋友却从来没发过照片肯定没那么爱她”
像这样的“定义”太多了,为了反侦查所以要学会伪装
文案太多容易被识破、图片太日常没有逼格、没有排版像微商
最后附上朋友圈防侦查模板:两个字+一张图=谁都不知道你想说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