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场3.0已经上线了10多天,我也从一开始的十分不习惯慢慢习惯下来,对3.0的体会和感想也随着使用的时间递增越来越深。借着征文,我将会从用户体验的五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来分析3.0的变化。
一、战略层
好的产品体验,必须基于一个明确的“战略”。知道企业与用户对产品的期许和目标,有助于促进用户体验各个层级的确立和制定。力场定位为以公链共建挖矿为核心的链赚社区,用户可以通过发文/阅读/点赞/评论等行为获得LC。
在看到3.0之前,长文是力场最重要的链赚方式,虽然微文也有,但占据的比重很小。更多是通过精选等方式引导作者输出有质量,有态度的长文,让读者获得认知的提高,项目方也得到切实有效的用户反馈和建议,定位为“币圈知乎”或“币圈简书”。
而3.0最大的变化,最惹人争议的部分,就是微文和长文都可以进行点赞和鼓掌,两者的收益和地位迟同。这说明了力场的定位发生了转变,摇身一变为币圈微博。
接下来分析长文和微文的优势。
长文的优势在于:
(1)长文要比短文论述得更透彻
(2)长文更容易做到内容的沉淀
短文的优势则在于:
(1)生产内容门槛低
(2)读者可快速下滑浏览,具有更好的阅读体验,满足用户的猎人酬赏
(3)非常适合当下的碎片化阅读
我们可以看到长文和短文各有各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如何因地制宜,对原有用户进行深度分析,找到适合力场迭代的方向。接下来重点来谈下对力场3.0做币圈微博的看法。
接下来来谈下互联网的内容产品历史,第一代内容产品的翘楚无疑是博客。最初是方兴东博士的博客网、后来到了2005年,新浪博客诞生了,新浪由于其门户品牌声望日隆,并且搞了“明星策略”邀请了大批意见领袖、知名人士尤其是娱乐圈明星开通博客撰写博文,博客网的用户大规模地迁移到了新浪博客。
而这一次打败博客的,不是另一个博客——微博140字的限制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庞大的用户数量和社交裂变的转发机制快速吸引用户转移。这种短平快的内容发布契合了人们碎片化时间娱乐八卦、社交互动与接收新闻信息的需求,也让许多博客大V逐步转移到微博,博客时代从此衰落。
我认为这一次力场3.0要将微文摆到和长文相等的位置,除了基于对于趋势的判断,自身的产品和用户需求,我认为还有一个很大原因是源自与币乎的竞争。
在我看来,如果一直按照原来的路线,让优质的文章作者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这其实和币乎的”好文有好报“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而当发展路线一致的时候,即便力场相较于币乎有是圈子机制以及对新人更加友好,但这两点并不足以成为力场的竞争优势和护城河,摆脱不了与与币乎高度同质化的命运。
当高度化的时候,币乎具有明显先发优势,一方面拥有比力场更多的优质内容和优质作者,另一方面币乎的资金也较力场团队有优势,咕噜也拥有更多的资源,如果想后来居上,那其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根据人性的判断,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并不喜欢学习,更喜欢快消内容,快消内容更容易满足人性的爽点。正如在生活中,我们在朋友圈和微博的时间远比知乎等学习的社区更长。选择定位币圈微博,让轻内容,快消内容成为力场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力场提供新的发展动力,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当然,定位币圈也会有其发展桎梏和劣势。
微博当初能成功,除了其将动态字数限制为140个字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更重要的他通过“明星策略”邀请了大批名人入驻,一方面普通用户想了解名人的最新动态,了解其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明星,科技达人等名人需要一个粉丝聚集地,所以微博的出现解决了供需双方的需求。
短的内容,其扩散性和话题性除了与内容自身有关,其实更多与输出者是谁有很大关联。
目前就我看来,力场3.0更多是为短而短,还没具备很强话题性和扩散性。当然这与力场的用户群体有很大关系,即使最优秀的那批内容创作者,粉丝的忠诚度和热度都不是很高。
我认为如果想实现币圈微博的定位,运营需要比产品先行,先联系好一批真正具有话题性和影响力的人进驻力场,比如江卓尔,赵东,八哥说币这些,并让他们持续进行微文动态的更新。
当然我这里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是先要是一个好的产品才能吸引有影响力的人进驻,还是有了名人进驻才能完成生态的建设。要想联系这些大佬进驻力场并没有那么容易。
另外力场做币圈微博的困境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区块链是一个门槛相当高的领域,需要很多人来做布道和普及,短文更多表达更多的只是情绪和观点,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说清楚为什么,这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推动。
二、范围层
战略层让我们有了目标,但容易造成需求过多,难以封闭的情况。而范围层就让对功能范围进行限定。这次改版修改的功能主要有以下部分
1.一赞变多赞
在对与用户创作的长文、微力,可以进行1-3个金赞、鼓掌。这样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1)优质内容可以获得更多的点赞,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而形成正向循环,使得用户更努力地去生产优质内容。
(2)用户之前每天需要点赞为25篇点赞25次,改版后用户可以一篇多点,可以缩短用户花在力场某些无效的点赞时间。毕竟大部分一天根本不可能看25篇,还不如降低次数,让用户更聚焦在几篇有价值的内容。
(3)头部内容输出者获得更多的收益,形成赚钱效应,辅助力场进行渠道推广和获客,使得用户上升,达到一个更高的社区共识。
(4)一文多赞的设计会让权重更加集中,对高权重者是明显利好,打破大锅饭经济,更好引导用户进行投资获得高权重。
2.彩蛋机制
通过彩蛋机制,系统(及用户)可以在力场中针对某种行为埋设置彩蛋,一旦有用户通过行为触发了彩蛋,该用户就获得了一次额外的随机奖励的机会,即“砸彩蛋”。
在对产品上瘾,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多变的酬赏。给产品安装多变的酬赏,一直都是产品用来吸引用户的一个决胜法宝。像抖音,微博这类产品,多变的酬赏来源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条动态是什么样的,充满期待感。
多变的酬赏主要分为三个酬赏:社交酬赏,猎物酬赏和自我酬赏。
力场的社交酬赏是通过在社区中设计了较多的互动方式(点赞,评论,设为精评),发完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不断有朋友与自己互动,从中获得满足感和认同感。
而彩蛋机制,更多是猎物酬赏和自我酬赏。 用户通过完成某些行为,获得了彩蛋,从中随机获得一定的LC,从中获得满足感。而为了再次获得这份满足感,用户就会继续进行下一彩蛋的获取。而在砸蛋的过程,让用户获得终结感、成就感、胜任感,从而实现个体愉悦。
3.荣誉段位和徽章系统
这两个功能都是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用户的内在精神奖励将大大提高,满足了核心的群体更多的荣誉感,体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越感。
4.收益次日结算
文章和微力等收益均可在第二天0点进行结算,而之前的文章需要在7天后,微力需要在3天后。
这样改的好处,在于缩短了用户感受正反馈的时间,给予用户更大的动力。 同时将大大缩小用户的玩法上的琢磨时间,用户能迅速知道自己前一天的哪些行为导致了收益的变化,更好地去进行优质行为动作,从而实现更好的链赚在力场。
三、结构层
范围层决定了产品定位后,功能规格后,结构层是用来设计用户通过怎样的流程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要考虑他们完成事情之后能够去哪里,主要包括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两个方面。
3.0依然延续过往标签式底部导航的信息架构模式,在交互设计方面也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这里不再细说。
四、框架层
框架层是结构层的细化功能,这一层级包括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
常用的规则有:
重要的展现在显眼的位置
常用的放在显眼的位置
该次改版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
1.关注页新增作者推荐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让优质的作者获得更多的粉丝,具有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让读者关注一定的用户,在关注页能持续看到新的内容,增加用户的沉没成本,更好地提高用户留存率。
正如facebook在用户第一次注册总会引导用户关注5个好友,而这个引导大大提高了facebook的用户留存率。
2.顶栏的顺序改变,将推荐也是热门放在精选的前面
这个改动相当于将精选降权,把选择的权利交由市场。
这样做的理由有两个:
(1)精选采取的是轮番滚动方式,前后顺序完全随机,所以前后的排列既不能代表文章的热度,也不能代表文章的质量。 所以精选对文章的作用是平均。而平均往往也代表了不合理。
(2)精选作为人工干预的部分,同时带有扶持的意思,一直占据着这么好的位置,反而让很多作者只需要投精选即可,不需要进行另外的经济投入。一个成熟的生态,应该在一个既定的规则下,自行的运转,而不应该干预过多。
3.链赚页面取代消息页面作为底栏
力场作为一个链赚社区,让链赚取代消息成为底栏,能让用户更容易找到产品的链赚区域,减少用户的重要功能体验路径,降低用户的熟悉门槛。
五、表现层
表现层注重视觉的传达,是对用户视觉的直接的感官刺激。这次改版对一些图标等进行了一定的视觉优化,整体变化不大,就不再一一细说了。
六、总结
小红书CEO毛文超曾经在采访上说过:真实,美好,多元才是好社区。
这次3.0的改版微文的提升无疑是可以让用户更真实地表达自我,就好像前几天的科比去世,众多长东包括我自己都在这里表达了深深的缅怀之情。
这次改版整体我可以打80分,虽然币圈微博的前进道路依然困难重重,甚至我自己都不是十分看好,但创业本来就是九死一生路是走出来,没有一条路是稳赢的,都是火中取栗。
在当下看事物,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容易局限于当前,看不到前方的道路。希望过几年往回看,这次改版正是力场快速发展的开始,那作为深度参与的场东一员,我将不甚荣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