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历史
春秋、战国之交是,古今一大变会,从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变革时期,这是过去历史学家早已认识到的。王夫之在其名著(读通鉴论)中,称之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确是至理名言(读通鉴论,叙论四)。他指出:春秋以前,其富者必为贵者,惟独贵者才能富有,等到郡县制度逐渐推广,富贵的情况就发生重大变化((读通鉴论)卷五,汉哀帝,条)。顾炎武在其名著(日知录)中早已指出:春秋时代还在讲究周礼。尊重周王,注重祭祀,讲究宗姓氏族:列国间朝聘会盟,常常赋诵(诗经),有死丧事故要赴告别国,供史官记录。所有贵族重视的礼制,到战国时代都不讲究了,因而出现,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局势,这是周末的风俗大变((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所有这些分析,限于他们的认识,固然是浮面的,但是春秋、战国之交确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从此废去了自古以来贵族统治用的礼制,开始了走向奏汉以后,大一统,的历史进程。
这期间各国统治者所以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无非是为了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某求富国强兵,从而取得兼并战争的不断胜利。这种某求富国强兵的变革,春秋末年晋国的六卿经开始。从新出土竹简(孙子兵法,吴问篇)所载孙武对答吴王阖闾的谈话中,就可以看到,当时晋国六卿已经废弃原有的井田制,不同程度地放宽了田亩制度,分别釆用了不同税率的实行按亩征税制度。其中赵氏采用最大的亩制,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同时免除征收地税,孙武认为赵氏这样的经济改革,足以,富民,由此可以得到人民的支持,因而能够在六卿相互兼并的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从而,晋国归焉。晋国六卿这种土地制度的改革,成为春秋、战国之交大变革的开端。影响十分深远,此后战国初期魏国李悝的变法,奏国商鞅的变法,就是晋国六卿所推行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四五三年困守晋阳的赵氏,得到韩、魏的帮助而反攻知氏,得胜而共灭知氏,三分其地。赵襄子的相国张孟谈接着就推行,广封疆,发千百(即阡陌)的改革((战国策,赵策一),千,字原作,五,从日本横田惟孝(战国策正解)改正)。所谓,广封疆,发阡陌,就是推广,二百四十步为亩,的大亩制。此后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通典,州郡典,雍州风俗))就是沿用赵氏所用的大亩制而加以推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