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鸿权老师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博士后,他讲园林建筑本是信手拈来轻轻松松的事,但是谢老师准备得特别认真,发给学员的材料也是图文并茂、精致美丽。
迟到的我没有拿到那精美的手册,虽然手机里有谢老师提前发的电子讲稿,对着学友们手中的宝贝,还是有点垂延欲滴的感觉。
谢老师的声音有点低,我在梧竹幽居时没能挤到前面,听不太清。向绿漪亭走的时候,我很没风度地挤到了最前面。好在很多学友都认识我,客气地让我到前面。
贴近谢老师身边,我心满意足地听清了谢老师的每一句话,绿漪亭是四角攒尖顶,嫩戗发戗。谢老师说辨别嫩戗发戗只要看底下有没有千金销,有,就是嫩戗发戗。
天哪,原来辨别起来这么容易啊?可怜我一个外行,我只知道嫰戗发戗指子角梁将屋脚翘起,可以使屋角翘起得高,而水戗发戗,子角梁不翘起,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如象鼻。
我分辨嫩戗发戗和水戗发戗的办法,就是傻傻地看亭角翘得高不高?子角梁翘不翘起,看屋檐和角部是不是显著起翘,嫩戗与老戗是不是有50-60度角?常常是糊里糊涂的。
谢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只要看千金销啊!有就是嫩戗发戗,没有就是水戗发戗!
谢老师说绿漪亭在五十年代之前亭子四周是有窗户的,改建中把窗户拿掉了,谢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改动。
然后我们走向待霜亭,又走到雪香云蔚亭,这是一个卷棚歇山顶的矩形方亭,亭前绿梅初绽,幽香阵阵,小艳疏香最娇软。
谢老师说,一般都把这个亭子当作冬亭来看,但是看亭前的对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又分明是个夏亭。
谢老师说这个联其实是五十年代从旧货摊上买来随便安置在这里的,而冬岛夏岛的说法,大概那时候还没有。比如我们右前方的荷香四面亭,现在都认为是夏岛,其实最早它叫“雪亭”,那么它就应该是冬岛是不是?
我还是首次听到这么新奇的说法,很好奇,不知谢老师从哪里找的资料?
其实谢老师除了建筑知识,园林故事也知道很多,他说他认真读了张岫云的《补园旧事》,很丰富的材料。
跟谢老师走读,收获最多的还是亭子的细节。
我们站在得真亭,隔水望向松风水阁。谢老师疑惑地几乎是自言自语地说:“我不知道松风水阁每一面的窗为什么要设计成五扇?这么做很不好分割呀!但是它居然做得这么严丝合缝!”
我从没有注意过松风水阁的窗是五扇的,当然我也不知道五扇的窗难做,自然也发现不了。
西园的宜两亭和塔影亭都是有窗户的亭子,谢老师说很多人都认为亭子只是柱子+屋顶,是不对的,很多亭子都是有窗户的。
⋯⋯
虽然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去倾听,但还是有许多知识没听明白的,可能是我错过了一开始谢老师在涵青亭中给大家讲的园亭基本知识的缘故。
听博士老师的课,我的体会是必须全神贯注,认真才能听出味道来。
十二点整,谢老师在枇杷园说了很诗意的结束语,然后说,他这次备课得益于网上的一篇文章《拙政园中十九亭,亭亭玉立》。
我脱口而出:“这是我写的!”
谢老师很激动地说:“写得太好了!太好了!我今天终于认识了作者,太幸运了!”
哈哈,说得我不好意思起来。
昨晚在微信上聊天,谢老师还在连连称赞我,我忽然感觉心虚起来。这篇文章是我2018年发在新浪博客上的,发出去就被人家抄来抄去的,去年开始新浪博客又打不开了,很难证明我是作者的。
今天读书时又想起这事,去百度搜一搜《拙政园中十九亭》,哇,跳出来的居然还是我的新浪博客文章,呀,新浪博客又可以打开啦?我试了试其他文章,果然每一篇都能打开。
我这个博客从2006年开始写到2018年,总共写了1600多篇文章,去年新浪关闭博客时我还惆怅了好几天,感觉旧日踪迹瞬间消失了。
没想到失而复得,真是好开心!
再读一遍,感觉没有谢老师说的那么好啊,错别字多多,虎头蛇尾,写着写着就不耐烦了,最后几个亭子几乎都没写。
最大的弱项,是真的没懂这嫩戗发戗原来是看千金销的,不懂自然写不出,真是班门弄斧了,不好意思!
⋯⋯
被如此高大上的博士后老师猛夸,自然很高兴。兴奋起来,我就问你要不要园林志,现在很难找到的,我家里囤了一些,要不要天平山志?要不要虎丘山志?要不要石湖志?要不要东园志,枫桥志?
谢老师开心的说要的要的,他说《石湖志》有了,其它都要!
下午我寄了顺丰快递,同时也寄了几本园林志给蒋晖老师,那个写园林很美很美的高高手。
前天看见我写我与梁老师初遇时去书店买园林志的事,蒋老师立即问我是哪家书店?我说书店是早就关门大吉了,不过关门前,我把他家仓库里的园林志存货都买下来了,他们快递寄过来好几大包呢!我说蒋老师你还缺哪几本?蒋老师报了几本,可惜最抢手的《拙政园志》和《沧浪亭志》我也没有了,今天只寄了三本给蒋晖老师。
送书是件快乐的事!
今天很快乐!不仅送出了园林志,还捡回了我的新浪博客,意外之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