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不喜歡喧囂的地方。相對於那種一群人的群歡來說,我更喜歡的,還是一個人的獨處。沒辦法,天性如此。如果人真的有前世,按照宿命論的說法,我的這種『天性』,定然也屬於我累世留下的習氣。
因為不喜歡喧囂的地方,所以,我也很少前往人多的場所。比如:北京路,天河城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即便在香港,我也儘可能的避開旅遊區,避開人潮洶湧之所在。除特殊情況,如:給他人送書。今日外出辦事,途徑北京路,順途將從香港帶回的《佛陀的智慧》送至朋友處。
在我的記憶中,北京路是為數不多的不僅有現代商業文明,同時也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在這裏,可以看到遺留了千年的南越王文化。但更吸引我的,並非遺留下來的南越王文化,而是座落在北京路中心的大佛古寺。
據我所知,大佛古寺的歷史已有上千年了。我們很難想象,數千年前的廣州城是什麼樣的。即便,在今天的廣州城內還可以看到千年前,廣州城的路面和城墻的遺址。但我依舊無法想象到它舊時的模樣。風霜侵蝕了山川,歷史改寫了一代又一代王朝。曾經的大佛古寺在這裏,如今的大佛古寺依舊在這裏。北京路很繁華,特別是到了晚上,霓虹閃爍,燈火璀璨。商品琳瑯滿目的顯示在人們的視線中,走在每一個角落,都可以聞到食物散發的香氣。只是,太多的香氣混雜在了一起,也就說不清是什麼味道了。吃飽了再來聞這個味道,反而會有點噁心,有點濁氣之意。可能,真的是吃飽了吧。
我雖然不喜歡喧鬧,也不喜歡北京路的嘈雜,但我卻不討厭北京路,甚至提到北京路,我的內心總會充滿一份崇敬,一份嚮往。原因就是因為『大佛古寺』。我不想評價網絡上,有關一些佛教人士的輿論。那些與我無關。在我的心中,我崇敬和向往的是一份精神所在。
爺爺的去世,不僅僅讓我認知到『死亡』為何物,更讓我走入了佛教。從六歲起,我便接觸了佛教。從佛典故事,到經文的唱誦,再到現在的修習。每一步都是我成長的足跡。回頭看看這一路,我學會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從而敬畏因果,敬畏天地鬼神,但我卻不迷信,我更堅信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創造的。佛教,我願意理解為佛陀教育。其一是智慧,其二是慈悲。除此,別無其他。我願意敬畏,嚮往,踐行。借用經文的說法,那便是『信受奉行』。
夜晚的北京路霓虹閃爍,大佛古寺在燈光的點綴下,也煥發出它夜晚的色彩。但它煥發出的色彩不是浮躁的,是寧靜的,安詳的。曾經,有一位朋友不隨喜大佛古寺夜晚的燈,她認為這太浪費電了。對於她的看法,我不以为然。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路上,如果眼前的大佛古寺不是大佛古寺,那麽,它定然是另外一塊供人娛樂的場所,或者一座高大上的商業寫字樓。坦言說,廣州不缺這個。但是,能夠鬧中取靜的地方太少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心內找到真正的靈魂棲息地。在未找到的時候,多一個寂靜之處,總好過一個喧囂之地吧。青燈黃卷,晨鐘暮鼓,靜謐且喧囂的大佛古寺活在了紅塵中,但它卻不染一絲紅塵的色彩。
我順著佛号声走入了大佛古寺。今天是盂蘭盆會的日子,寺院裏擠滿了信眾,也擠滿了遊客。大雄寶殿的牆內牆外貼滿了黃色的紙箱,紙張上寫著亡人的名字。在牆上的頂部,還可以看到經文中熟悉的字樣。比如:上品上生,開花見佛,早登菩提等等。隨喜,多麼美好的祝願啊。我知道,有些人沒有佛教信仰。對比不理解也不認同。算了,每個人的世界觀是不同的,且當我們給亡人的祝福,給家屬的安慰吧。
我在大佛古寺里靜靜地坐了十分鐘。看著眼前的這群過客,他們有些在燒香,有些在拜佛,有些在拜祭那些亡靈的牌位。我們沒有交談,但是,我聽得懂他們內心的痛苦。『一切有為法,入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活著都不容易,有幾個人是不苦的呢?
我走出了大佛古寺,與進來的人群擦肩而過。無論他們是求什麼,他們始終還是在這一天來了。滿牆黃色的排位紙,在陽光的照耀下,煙霧的繚繞下顯得更為耀眼了。
生與死,陰與陽。人,活著為人,死了為……外婆曾經說過一句話,家族大了,便是『人多,鬼多,是非多』想來確實如此。
信仰?這個時代的我們,總在高呼信仰。可是,信仰根本就不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信仰。
人活著,內心總需要給自己找一塊靜謐之處,來棲息我們的靈魂。農曆七月十五,願吉祥圓滿!
寫於2019年8月15日夜廣州帽峰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