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家乡――井冈山(2)

我的家乡――井冈山(2)

作者: 淡淡的修行 | 来源:发表于2018-03-15 19:43 被阅读127次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井冈山的景点。井冈山分为两大块景区,红色文化景区和绿色景观景区。红色文化景区包括所有有革命历史的景区,比如黄洋界、北山烈士陵园、博物馆、大井、小井红军医院、茨坪旧居、造币厂、八角楼等。绿色景观景区基本上指自然景观,包括:百竹园、龙潭瀑布群、水口彩虹瀑布、笔架山景区等。井冈山实行通票门票制度,要去井冈山参观,必须先到茨坪游客服务中心购买景区大门票,面值190元,包含了井冈山的所有景点。同时还要购买一张70元面值的观光车车票,游客只允许通过乘坐观光车到各个景点游玩。接下来,我就分别从红色文化景区和绿色景观景区两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大致景点的情况。

    先来说说红色文化景区:

    黄洋界:

    我的家乡――井冈山(2)

          位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 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一九六五年五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在这里还可以观看到:日出、峰峦、云海、杜鹃等自然景观。

    北山烈士陵园:

    我的家乡――井冈山(2)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为了缅怀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丰功伟绩,发扬井冈山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修建的,于1985年始建,87年10月修建完成并对外开放。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北岩峰山体犹如一座罗汉大佛像,陵园按“佛”型山体因山就势兴建,而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亩。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

    井冈山博物馆:

    我的家乡――井冈山(2)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建成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博物馆,1962年朱德题写馆名。博物馆坐落在茨坪,砖瓦结构、飞檐挑角,整个建筑既有秀丽典雅的南方特色,又具古香古色的民族风格。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个全面陈列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馆。馆内基本陈列共有七个展室,分为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等部分。在这里,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它不朽的功绩也永远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册。如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已成为人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井:

    我的家乡――井冈山(2)

          井冈山大井位于茨坪西北面七公里处,革命历史参观点有毛泽东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就到达这里。他领导红军深入群众,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组织、武装群众、帮助群众进行生产劳动,解决实际困难。在这里还设立了红军医务所,免费给当地群众看病、治疗。产且在这里开始了对地方武装王佐部队的教育改造工作。1928年2月,王佐率领地方武装参加工农革命军,被改编为工农革命第二团第二营,从而壮大了革命队伍。大井的革命遗址已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除了革命历史参观点外,大井还有中国名山大川罕见的高山田园风光。大井周围的群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松峰顶篁交翠,古树成林,溪涧流泉清冽,石鱼历历可数,美味的石鸡、珍稀保护动物娃娃鱼也分布于此。当地居民的住宅则环境清幽,建筑风格古朴,和周围环境相映成趣。村寨周围的稻田像天梯一样直人云雾深处。旅行者从喧闹的大城市来到这里,看到的是一幅高山田园画,听到的是一首高山田园诗,耳目自然为之一新,所有的烦恼自然为之消融。

    小井红军医院

    我的家乡――井冈山(2)

          小井红军医院,建于1928年,最初名为“红光医院”,是我军第一所正规医院。它是由原来的茅坪、大井两个医务所扩建而成的。医院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木结构二层楼房,共有32间病房,可容纳200位伤员。医院有中医、西医,但条件极差。当时医院的医生很少,药品奇缺,医务人员自己上山采药,并用竹片、木板做成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 1929年1月下旬,湘赣两省敌军调集十八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红五军和王佐部在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下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一天夜里,敌军由冈宁县斜源村一游民带路绕道偷袭了小井村,住在红军医院和群众家中的130多名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落入敌手,敌军对我军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伤病员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伤病员们面对敌人的枪口,忠贞不屈,视死如归,最后全部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下英勇就义,医院也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 英雄们倒下后,隐蔽在深山密林里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的遗体掩埋在附近的稻田中。 1967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修复了小井红军医院,还将烈士们的部分遗骨从小井迁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造革命先烈纪念塔,1972年在小井原墓地建有烈士墓和烈士碑。

    茨坪旧居:

    我的家乡――井冈山(2)

          茨坪毛泽东旧居,坐落在茨坪中心的东山脚下,面临风姿秀丽的挹翠湖。这里原是一栋农民的住房。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茨坪就居住在这里。到1929年1月的一年多时间里,毛泽东每到茨坪就在这栋房子的中厅右后间居住和办公。1928年11月6日重新组织的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机关也设在这里。当时红军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毛泽东卧室兼办公室内的陈设非常简朴,床铺、桌椅都是房东家的。一张油漆剥落的长条形木桌上,只有一盏马灯、油灯,一方砚台和毛笔。除开会、外出、打仗外,毛泽东经常在此不分昼夜地看文件、写文章、制定作战计划等。井冈山的冬天格外地寒冷,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只穿两件单衣,睡稻草铺,盖一床薄薄的线毯。有时晚上办公时两只手常常被冻得不听使唤,他只好把线毯披在身上卸寒。为了节约用油,部队曾作过规定:营以上干部晚上办公每盏灯可点三根灯芯;连队站岗每盏灯只点一根灯芯。按这个规定,毛泽东晚上办公完全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坚持只点一根。就在一根灯芯的油灯下,毛泽东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和四言体的《红四军布告》等。后来部队缴获了一二盏马灯,赠送给毛泽东,可他晚上办公时从不点这盏马灯,只在晚上开会或外出时才用。现在这盏马灯陈列在卧室里,成了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这栋房子于1929年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61年重新修复,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角楼:

    我的家乡――井冈山(2)

          位于茅坪村,距茨坪36公里,两地有公路相通。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后勤机关曾设立于茅坪。八角楼是茅坪村的一栋土砖结构两层楼房,因装饰八角天窗而得名。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后勤机关曾设立于茅坪,成为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指挥中心。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曾居住这里,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宁冈调查》、《永新调查》等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光辉思想。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方向。现楼内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办公台、办公椅、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家乡――井冈山(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fk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