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如同一只手掌,城市的大街小巷的故事,就如同手掌上布满的掌纹。
成都! 源自天府之国,物产丰富百姓殷实,往来贸易自然成市,商贾熙攘商铺麟立,繁华之极西南第一。
在街市上,自古以来众多的商铺都有自己的商号,要想让自己的字号显眼响亮,都要有一个“好招牌”,店家招牌往往挂在自己的门头上,耀眼醒目吸引路人。一幅好招牌首先映入眼帘是代表名号的字体,书写苍健有力的汉字,往往让人伫立观望,这就是招牌的作用。从古到今应运而生就有了一个营生的行当 - 写招牌。
铁翁留下的最后店招当今,广告业的诞生,使千店万铺的店招统统电脑制作,高科技设计取代了人工手题书写,美术字工艺字风行各商铺。店家最看重的自家招牌,千城一面标准的工艺字,万店趋同统一的颜色格式,使座座城市条条街道家家店铺毫无差别毫无特点,电脑广告制作淹没了全城。此招此事不敢恭维!
铁翁留下的最后店招三十多年前,成都就有这样一位著名的写招牌高手,几乎大半个成都店铺商家的招牌都是这位老先生亲笔书写。此老翁本名:周铁成。周游丶铁翁、铁堂是他的题字落款。
老先生成都市人,家住署袜街老虎灶隔壁小院子,供职于"北三街旗帜社”,那时大概五十多岁,个子中等干精精瘦戳戳的,但精神很好潇洒撇脱做事麻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成都市区大多数商家门前的大招牌都是周游铁翁老先生书写的,随处可见!那时候坐公交车就爱念路边一闪而过的店招,尽是周游“题”。好几次,我亲自看见过他写招牌。亲临现场看题写“商家招牌”,硬是就是一种精神享受。整个过程既愉悦身心又感染热闹,进而还研习了书法,真是一件难遇的好事。
我就碰上了这等好事。记得在提督街“成都海鲜干杂商店"门前,我就亲临此景此事。
记得那日星期天,我来到三义庙,只听说铁翁老汉今天要写招牌。远远望去,街道上围满了人。人多得已截断了大街,老少伫立翘望,上下班偷闲的还吆着洋马儿驻足围观,人群里三层外三层把个门店围得水泄不通。写字前商家已做了些准备,先在围板上打上底色,摆放好梯子,把事先拟好的招牌名递给老先生。铁翁接过字条仔细琢磨,胸有成竹后才打算出手。这时看见铁翁一手提着装着油漆的小铁桶,一手拿毛笔刷,走近竹梯。停顿片刻慢慢爬上竹梯。落笔的第一“点画”很是关键,先凝神屏气,慢慢运气挥笔,从这一点划,我懂得啥叫:入木三分。每写完一个字,下面围观人群都会一片欢呼!而看看铁翁老汉早已汗沁额角,满脑袋直冒热气,腾过手来舒缓手臂伸缩手指。
真是高手中的高手,油漆莫得墨水那么润滑,写字犹如练武功,首先下盘底坐要稳当,手才带力才挥笔自如。因眼晴距离书写面板近,横撇竖挪拿不一,此功夫非同一般。
再看看铁翁下梯上梯,左手提桶右手执毛笔刷书写下面一个字。
招牌写完后,商家总会递烟端茶倒水,招待他美美醉一台。有好事者会高声喊话: “拿了钱请喝酒哦!” “对的嘛!” 铁翁老汉会微笑转过头答曰: “走嘛。” 看热闹人群这才慢慢散去。
招牌长2·80米,宽0·80米问旁边看热闹的人得知,每个招牌字取钱 - 人民币5元,其收入全部交回旗帜社。
在我的心目中周游铁翁老先生比那些大书法家还“港”得多,他是在大庭广众无数眼睛注视下、攀爬竹梯在高悬状态下表演“书法”。这点大多数书法家就比不上他!
如今,周游、铁翁的招牌题字全城已再难见到,“温泉康乐宫"是我新近发现。这招牌很是珍贵,它保存着成都的一段记忆。
前两年听署袜街的同学说:“铁翁周游老先生还在,已九十几岁了。现在西门琴台路一家成都著名文化公司作顾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