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的缝隙(18) 读一首小词,让我看见了被范仲淹、欧阳修等诟

历史的缝隙(18) 读一首小词,让我看见了被范仲淹、欧阳修等诟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3-10-08 11:56 被阅读0次

    历史的缝隙(18)

    读一首小词,让我看见了被范仲淹、欧阳修等诟病的夏竦的另一面。

            难忘那一双,

        含着汪汪泪水的眼

             

                      鹧鸪天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展卷《全宋词》,初见夏竦之名,颇有厌恶之意。公元1038年,元昊称帝,夏竦曾经是北宋抗击西夏的主帅。韩琦、范仲淹都是他的手下。可是,他身为主帅却不自尊,在军营之中畜养乐伎,差点引起军中哗变;他毫无战谋,在对待是攻是守的问题上左右摇摆;他曾经悬赏五百万贯求购元昊人头,并许以西平王之封,而元昊则以欺人之道还治其身,悬赏称“有得夏竦头者,赏钱两贯文”,视夏竦为低贱小儿,成为军中笑谈。更令人厌恶的是,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期间,他以卑鄙手段陷害范仲淹、石介、欧阳修、富弼等改革旗手。

          本想随手翻过夏竦之词,但不经意间扫过,忍不住停下来,瞪大眼睛,从头至尾,一而再再而三;不知何时,已经开始读出声来;再后来,竟闭上眼睛,而眼前,却浮现出这样一个动人心弦的场景:丈夫就要出征了,这个消息她早已知晓,从那一刻起,平时喜欢梳妆打扮的她,再也没有心思打理自己了。她装做若无其事,一如既往,背地里却默默地为丈夫准备好了远行的衣装。

            终究要离别了。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来,喝酒!喝!”说罢此言,女子再不言语,惟有频频举杯。她不敢多说话,哪怕只有一句话,那种心灵的震动,足以让她的泪水决堤。是的,此刻,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那么,就让我喝醉吧,醉了多好!醉了,你什么时候走了,我也不知道了。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平日的离别,已经让人肝肠寸断,何况丈夫奔赴的是“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沙场啊!女主人的表现,可以说每个成年人,或者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都曾经有过,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此逼真地描述出来。作者无疑是文学的高手,也是心理学的行家,他对女主人公心理的把握,对她情绪的外在描述,无不登峰造极,令人叹为观止。作为读者,如果阅读是为了学习技巧,那么,作者已经再精彩不过地向我们传递了这个艺术。

            当然,这首小词的高妙又远远不止于此。我没有对作者写作这首词的时间进行考证,如果没有猜错,它应该作于作者担当西北主帅的时期。正因为如此,它又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词,甚至一般的边塞词。

          王之涣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很显然,丈夫的出行是为了寻找“封侯”之路,而这是得到少妇的许可的。可是,时光流逝,年复一年,丈夫却音讯皆无,有什么比亲情、爱情更重要呢?少妇悔恨的泪水,展示了她另外一种人生体验,这种体验同样重要,同样可贵,同样打动人心。可是,与夏词中的女主人,自有天壤之别。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因为前景的暗淡,命运的悲惨,不妨一醉。这样的境界,虽然同样有着悲壮色彩,却隐含了某种无奈的成份在内。

            夏词中的少妇,虽然同样有着女性特有的柔情蜜意,有着对夫妻之情天性的索求,但是,国家大义终于还是战胜了个人的私情。明知道丈夫要为国出征,虽然难舍,依然默默地为丈夫收拾行囊。为了不让丈夫分心,虽然泪水已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滴落下来。一首小词,既写了儿女情长,又隐含国家大义,珠联璧合,不露痕迹,堪称绝妙好词。

            现在回过头来,想自己对夏竦的看法,真的有些不够厚道。孔子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诚如斯言。事实上,北宋著名史官王珪在《华阳集》中对夏竦有过高度评价,他说:“公少好学,自经史百氏阴阳律历之书,无所不学”,是勤奋学习的典范。他的文学成就也十分高妙,“其为文章,闳衍环丽,殆非学者之所能至”。夏竦不仅官至宰相高位,而且在古文字、历史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而一首小词,似乎亦足以佐证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的缝隙(18) 读一首小词,让我看见了被范仲淹、欧阳修等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kb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