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
of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on 得到
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角色是如何分配的呢?为什么我们明明不喜欢自己的角色,却难以改变呢?
这一节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看角色是怎么形成的,什么叫做关系的互补。
角色是系统逐渐形成的
这个系统,可以是家庭,公司,也可以是社会。系统要运作起来,就需要不同的角色。每个人在系统里面都有一个自己的角色。
有时候,人在江湖生不由己。角色是系统运作时逐步形成的,而不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举个例子。家里很乱,儿子和丈夫都在玩,妻子虽然下班很累了,还是会去收拾。
妻子觉得,因为丈夫和儿子不收拾,所以自己不得不去收拾。
可是也正是她会去收拾,丈夫和儿子就可以忍着不用收拾。
这就是妻子在家庭系统里所扮演的角色,是家里三个人共谋的结果。
这里的共谋,我们可以理解为交互或者互动的结果。
妻子总是干活,心里就有怨气,就会有很多的抱怨和控制。她的抱怨会让儿子更加逆反,丈夫更加疏离,他们更加不会为妻子做些什么。
而妻子,只会更加抱怨,觉得自己为家庭付出了这么多,可是不仅没有回报,丈夫和孩子还一点都不体谅自己。
从个体的角度看,这是个控制的母亲,她心里有很多的不安全感。
可是从系统的角度,无论是妈妈的劳累,还是她的抱怨和控制,都是系统运转的结果。
(人话就是:她在家庭这个系统之中,这个家庭的交互模式,决定了她的丈夫和儿子如何应对她,从而加深她当前的角色状态。)
虽然处于关系总的个人也很痛苦,想要改变,但因为系统运转的需要,他们自己也很难改变。这就是系统中关系的互补。
在关系中,人和人之间的行为和角色就像是一个拼图,是他们把彼此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来完成系统这个大拼图。
这种互补性很想中国人说的阴阳,它们看起来彼此对立,但有时矛盾统一的。
系统里所谓的角色好坏,都是相互造就的。
比较常见的,有三类典型的不健康的互补关系。
第一种,就是在家里或者团队里,一些人特别能干,而另一些人就特别无能。
比较典型的,非常能干的妈妈包揽一切,而她的孩子却什么都不会。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样的情形,是经过怎样的系统运作而造就的。
第二种,系统通过把某个人变成一个有问题的人,来维持系统的平衡。
大家也许注意过这样的案例,孩子周期性的病重,经过心理咨询和分析后发现,他的父母很疏离在分居,孩子就通过隔段时间生病,来让父母重新在一起,为他共同奔波。请注意哈,这里的生病,不是装病,而是真的身体生病了。我们很难说是孩子的潜意识让自己生病来粘合父母,还是他现有的家庭系统,通过他的生病,来维持系统的平衡。
第三种,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错乱。
简单说,就是系统中某些人承担其他人该承担的角色,并把所有人都固定在错误的角色和位置上。
课程中的案例是:父母带着多动症的儿子来咨询。爸爸指责妈妈,说自己在外做生意比较忙,让妈妈专职带孩子,可是妈妈并没有带好孩子,而且孩子不听爸爸的话,只听妈妈的。
妈妈不说话。过一会儿儿子忽然紧张起来,跑去抱着妈妈说:妈妈不哭,原来妈妈哭了。
这个场景:爸爸指责妈妈,妈妈伤心,而这时儿子就会去安慰妈妈保护妈妈。
儿子保护妈妈的时候,妈妈的秦绪会影响到孩子,让孩子的病情家中。 而儿子问题一加重,爸爸就会更愤怒,更加指责妈妈。
这样的互动模式,就固定了三个角色:指责者,安慰者和受害者,让三个人都没法动弹。
这种不健康的关系互补,让改变变得困难,因为系统的改变,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对于关系来说,改变不仅仅意味这改变某个行为,你知道从改变某个行为开始,你就在重塑一个系统。
当你有所改变的时候,这个系统会产生一定的混乱,你会受到很多阻力。
但是最终,这个系统会从混乱,达到重新的平衡,一种有更多可能性、更多弹性的平衡,一种更有利于系统中每个人自我发展的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