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擺脫“好媽媽”的魔咒,照顧好你的真我 ——唐納·溫尼克:浮現中

擺脫“好媽媽”的魔咒,照顧好你的真我 ——唐納·溫尼克:浮現中

作者: 密斯安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16:07 被阅读34次

    親密關係中的問題,很多可以用溫尼可的理論來解釋,溫尼可提出的夠好的母親,真我與假我,過渡性客體,是對我影響最深的三個概念。

    首先,溫尼可的理論中提出夠好的母親,而不是最好的母親,差別在於,夠好的母親能夠察覺孩子不同階段的需求,調整照顧方式,促成孩子的成熟,不忽略也不過度干涉嬰兒。

    隨著嬰兒的長大,母親開始要恢復自己的獨立性,一方面要漸漸疏於適應嬰兒的需求,協助嬰兒接受現實,拋棄全能感錯覺,讓母親恢復獨立個體,適應母親以外的較大的世界。

    而好媽媽好妻子是一個“魔洞”,會期待得到對方的一句“謝謝你哦”,而不斷的付出,而忽略了對方的真正的需求。所以才會有另一方想要逃離和掙脫。

    放在兩性關係中,正真好的狀態應該是這樣吧,比起自私地想要多一些陪伴,更願意看到彼此投入在各自人生和喜歡的事情中的樣子。成為緊密的一體,也是獨立的個體。

    其次是真我(True Self)和假我(False Self)的概念。真我指,嬰兒在母親營造出的夠好環境下,保有全能的幻覺,有助於發展出健康的真我。假我指,當嬰兒沒有經驗到母親夠好的保護,沒有體驗到足夠的全能感和安全感,嬰兒為了生存,被迫要去順服照顧著的需求,而忽略否定自身的真實需求,而發展出適應照顧者需求的“假我”,而掩蓋了原有的“真我”。

    能夠在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中,即安心的做自己,又可以專心于自己事情,在對方不在身邊的時候,也可以完全的信任對方,兩個人都是一種自然舒服的狀態,不會太主動,也不會太殷勤,享受這種相互連接又獨立的狀態,一定是照顧好自己的真我的人。

    而如果真我得不到好的照顧,發展出假我,就會相應的出現各種問題。例如,在婚姻中得不到滿足,壞的經驗會產生破壞關係的行為,如外遇。又比如期待對方的感謝,如果對方沒有感謝,就會感覺到很失落。所以說假我是一種道德綁架,常常會表現為“我是為了你好”,“我為你做了這麼多”。這些自己為是的付出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假我,這是要以犧牲對方的真是需要為代價的。這種道德綁架,在親密關係中,會讓兩個人感覺很彆扭,然而卻又說不出來是哪裡的問題,一方還在拼命的抓,另一方卻想要拼命的逃。

    最後,過度現象和過渡性客體。在嬰兒要發展出真我的這一過程中,並不是一步完成了,要經歷很多個階段,也要有很多好的中間性的經驗。

    溫尼可將介於兒童早期和母親的融合與剛開始認識到個別分離性,兩者之間的一個過渡空間,在絕對依賴與相對依賴之間過渡領域中,在此過去地帶,嬰兒發現他可以使用某一個特別的客體,如事物、聲音、行為等,做為處理害怕分離或獨處的方式。

    這種將對母親依賴的轉移,在很多人長大之後,還會依賴與具體事物有很多。在美劇《破產姐妹》中,女主角每天晚上睡覺都必須枕著小時候的枕頭,沒有這個枕頭她就沒有安全感,當好朋友扔掉她的枕頭時,她為此大怒,執著的找回了這隻帶著童年回憶的枕頭。後來好朋友警告她,你這是過於依賴這個枕頭,沒有這個枕頭,你也可以好好如睡。其實,她是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媽媽的照顧,將這個枕頭做為過渡性客體,這個柔軟的枕頭可接納她,不會離開她。

    溫尼可稱這些為成人仍保留的特別客體,如最喜歡的杯子,邏輯上這些“TO”帶著似乎充滿親近和親密的感覺,是我們最先從最早照顧著身上所感受到融合的痕跡。

    總而言之,溫尼可的理論還是在於關注真實的自我需求,滿足自己,也滿足他人的需求,不要忽略也不要過度溺愛。放在親密關係中,要做一個能夠自己給自己快樂,有自己的生活,溫和而有力量的人。對於另一邊,能夠不道德綁架,能夠接納真實的另一半,能夠看到對方的不完美也能夠陪著對方,兩個人既有互動又有自己獨立的靈魂,能夠完美的共舞,共度餘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擺脫“好媽媽”的魔咒,照顧好你的真我 ——唐納·溫尼克:浮現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lu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