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里斯星》这本书并不是硬科幻,对未来的科技发展的描述或者是对多么高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描述并不是这本书着墨的地方。但是,它设定了一种情况,设定有这么一个“智慧”可以去将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秘密突然完全彻底地以真实面貌显现出来,摆到面前,那么这个人该如何是好呢?小说涉及到很多哲理,包括生命、情感与理性,演绎了人类寻求知识和生死相爱的科学神话。
“索拉里斯”是遥远太空中的一颗行星,它完全被一种“原生质”的海洋所包围。由于行星所处的双星系统具有不稳定的轨道,红蓝两颗太阳不断交替照耀,使这种原生质生物的存在大受威胁。于是,索拉利斯星上的生物跳过了“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从简单神经活动到高级大脑”的发展过程,一步登天地具有了“灵智”,结构简单的生物却拥有着极强的智慧,可以说整个星球只存在一个生物——智慧大海。
在小说的开头,人类对索拉里斯星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但是,对它的研究连篇累牍,却一个推论取代了一个新的推论,学界争论不休,索拉里斯星到底是什么?仍然是迷雾重重的课题。
这样的开篇直接指出了人类智慧的缺陷,在作者莱姆笔下,人类只是进化的偶然产物,认为人类是不可能认识到宇宙的奥秘的。宇宙的奥秘就类似于人类在面对这个“智慧大海”一般,智慧大海它好似无序一般运动而消磨着光阴,任凭思绪纵横寰宇。科学家,投入精力,追根溯源,探索它的奥秘,但是人类的仪器捕捉到的信息,抑或是人类所提出的理论,都只是这个智慧大海在亘古不息的深邃独白之中偶然截取到的几个片段而已。它宏大的独白,超越了人类有限的认知能力。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不可知论是在贬低人类的智慧,但是这让我想起了尼采的一句话——你凝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我们在不断的深入理解一切,天生的内在便已经包含了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我们在与黑暗搏斗、与自我对话,并且思考人生意义和思考宇宙的时候,这些都是不确定的甚至不可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怀疑本身也应该值得去怀疑。
但是,如若深渊用它自己的方式回应了你呢?
这个故事的核心冲突便是——小说的主人公克里斯.凯尔文被这个“智慧大海”做了心理切片“复活”了前女友哈瑞。在主人公的内心深处他一直对自己的前女友抱有着深深的歉意。这个新的哈瑞一如20年前的哈瑞漂亮聪明但是他知道这并不是哈瑞。他一开始拒绝并且想要摆脱她,但是这个新的哈瑞 却坚不可摧。他只能接受了这个来自于自己内心深处的现实映射。
但是,伴随着故事的推进,这个新的哈瑞逐渐在与主人公的互动过程之中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她认识到自己是“智慧大海”派来的访客,是智慧大海给主人公做心理切片的工具,是以自己的方式给予的人类的“信息交流”。此时的主人公已经重新爱上了哈瑞。但,无数个极端的问题摆在了主人公面前——他是爱着这个新的哈瑞还是爱上了曾经的记忆?这样重复的生命有意义吗?我们对自己内心的那些美好抑或是可怕的思想、企图和希望,我们能否直面呢?当深渊回应人类之时,人类在期待什么呢?就一如现在主人公已经建立了和这个“智慧大海”的沟通,但是难道是记录这个生命体的一切信息吗?主人公被这个智慧生命体研究的过程在书中有着一个意识流式的描述——我感觉自己变成了被研究的对象,尽管对方没有使用任何感官工具,但研究的过程却极其缓慢而精细。我感觉自己被渗透,被分化,被瓦解,直至最终变为彻底的虚空。主人公将这种深渊给予的回应描述为——无声的瓦解。
当一个人出发去探寻另外一种文明时,他是否彻底的搞清楚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呢?也许正是因为在宇宙的某处存在着一个会思考的生物这个本身让人类不得不出发去寻找文明,并且建立沟通。然后,沟通被神圣化,已经成为了寻找文明的终极目标。莱姆,认为人类的渴望总是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创造了各种机制和制度,但是却背离了原有的目的。
经过一次次思考和实验的尝试,主人公和空间站的科学家认识到,他们根本不可能直面自己内心的秘密,并且以此种方式构建起与“智慧大海”的沟通。科学作为一种理性行为,其理性的思考方式使它与自然界的大部分现象产生了暗合,而这种暗合使我们掌握了世界的多重秘密。人类数百年的技术进步,应该说也是这种理性的胜利。但是,理性的自然只是我们这个宇宙的半壁江山。非理性的现象层出不穷。当动物和人类非理性的、荒诞的行为不断涌现的时候,理性不但无法对此作出解释,就连理性的认知途径也很值得怀疑。
文章的最后,主人公沉浸在“智慧大海”的无序之境,不断增强迷惘,也许这个生物有着某种目的,但是尚不可知。当深渊以自己的方式回应人类之时,能否彻底认清楚回应本身,值得深深的怀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