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学申请的道路上,父母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下面,纽约大学学员Victor的妈妈将与大家分享孩子留学道路上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SAT1360,无SAT2的黑马学员是如何直闯纽约大学的!
过来人的感悟
◆提前规划非常重要!
◆参加课外活动非常重要!
◆选择一个靠谱的规划机构和老师至关重要!
2012年,我把Victor送到了美国,NYU一直是Victor梦想中的学校,因为他非常喜欢纽约这个城市。如果你的孩子想去美国读大学,那么早做规划非常重要,最好是及早培养、及早适应。

作为母亲,如何应对低龄孩子留学海外的焦虑?
Victor独自在美国学习6年,作为母亲,我一直是比较担忧的。这里我想跟家长们分享的是——与孩子的沟通非常重要。当时因为时差、距离的关系,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我都会和Victor
通过QQ或邮件来联系沟通,也和他的老师不停地沟通。在与Victor沟通的过程中,我看了非常多的关于青少年心理学的书籍。在这里我也建议家长朋友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段来选择合适的书籍,真的是很有帮助。
对于低龄孩子来说,出国前孩子的独立能力必须要培养好。本身就很独立的孩子、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孩子,出去是没问题的。如果是那种一定要在家长监督下做作业、自控力比较差的孩子,出国前可能就需要提前调整一段时间。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一定要多鼓励孩子。我们中国的家长总是习惯于指责孩子,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觉得是应该的。而美国人的文化是先肯定,再给出建议——你要怎么做会更好。这也是在Victor去了美国后,我慢慢学习到的。
Victor刚开始去的教会学校,《圣经》是必读的科目。但他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觉得很枯燥。我告诉他,《圣经》里面都是故事,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全世界有大量人口是基督教徒,要带着疑问去上课。在我的引导下,他慢慢转变了对这门课的看法,最终成绩达到了A+。
对于Victor的在校成绩,我会与他的校长和任课老师联系沟通,讨论他的成绩该如何提高,然后把沟通结果立刻抄送给Victor,鼓励他肯定能行。
所以,与孩子的沟通很重要,对孩子的鼓励更重要。没有实现不了的事情,只有孩子用不用心、想不想的问题。
孩子在校成绩令人担忧,专业兴趣方向多变,怎么办?
Victor到了美国以后,兴趣爱好是非常广泛的。他去做芭蕾舞演员,对于篮球、足球、游泳、棒球等运动项目,他都非常感兴趣,一天中有半天的时间是待在运动场所的。
也正因为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外向的性格,Victor被学校老师选中去华盛顿参加模拟联合国的辩论比赛,他也是唯一一个被选中的中国孩子。
Victor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太多了。
所以我让他在9年级时慢慢思考,怎么把这些活动的战线慢慢收拢,10年级开始要聚焦在三个左右的活动上。对于活动的选择,是在他所有的兴趣爱好中,以他最感兴趣、最有热情、最能出成绩的为基点,从上到下选取三个。
总之,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最能出成绩、最能体现孩子价值的地方。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10年级前可以多尝试不同的活动,10年级开始就要慢慢收拢,聚焦三个主要活动。作为家长的我们,要鼓励孩子重点去抓最能出成绩、出效果的活动,这对于孩子未来的大学申请、人生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儿子的亮点被陈老师发现
Victor在美国6年,每年只有暑假回来一个月,我对他在美国的状况了解得并不多,所以他的亮点还是要靠专业的老师和机构去挖掘,仅仅靠我是挖掘不出来的。如何把这些亮点串起来,串成一条闪闪发光的项链,并体现Victor的独特性,这也是需要专业老师来协助完成的。这串珍珠项链加上活动、文书等其他申请材料,摆在招生官面前,招生官才会综合考虑这个孩子的可塑性、发展潜力和个人特色。

Victor身上真正的亮点是陈起永老师发现的。陈老师目光如炬,能挖掘出孩子的标化成绩符合哪个学校的要求,孩子的特色与哪个学校的特色比较吻合。由于Victor在活动中脚受伤了,导致标化成绩受到很大影响,甚至耽误了学校的考试。虽然成绩有影响,但陈老师也看到了Victor喜欢运动,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并将其作为亮点挖掘出来。

(通过陈老师的“3+1文书写作法”, 4篇文书就把Victor所有美本申请的文书搞定了!)
“3+1”留学规划法帮Victor成功申请纽约大学

从我们家长的角度来讲,提早三年让孩子开始准备,对孩子的指导作用、起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标化成绩不够,如何来提高?托福、SAT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SAT要什么时候准备?孩子目前的水平和梦校的差距是多少,还有多少时间去弥补这个差距?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的老师来帮助孩子提早进行规划,才能事半功倍。
而且,提早找专业的老师来进行规划,还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的薄弱点在哪儿,发现自己的亮点强项在哪儿。如果等到快申请的时候“临阵磨枪”,那时候孩子已经基本定型了,就真的来不及了。所以,孩子11年级申请,9年级就要开始准备,才能达到申请效果的最大化。
在Victor的大学申请过程中,“3+1”留学规划法是我觉得比较有效果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中包括了活动的规划和文书的写作。我想和大家强调的是,文书非常重要,当标化成绩已经提不上来、活动也来不及做了,一切已成定局的时候,文书就成了能否成功申请的重要砝码。
我特别认同“3+1”留学规划法提倡的“要留学,先规划”理念。因为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做规划早准备,即使走了弯路还有时间更正过来。比如做活动,美国大学会考虑活动连续性的问题,不是说临时两三天参加一个活动凑数就可以的。招生官要考察学生是否持之以恒在做这个活动,是不是有一定的耐力与恒心,有一定连续性的才叫activity。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活动?
家长在为孩子提供活动或实习资源前,要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
因为你的资源可能有的是孩子感兴趣的、有的他并不感兴趣。我就列了个表,让Victor来选,哪些是他感兴趣的,我就帮他牵线搭桥,接下来的实习就靠他自己了。比如我为Victor提供了去阿里巴巴实习的机会,他非常有兴趣,是带着崇拜的心情去了解阿里,这段实习经历对他来说就是蛮宝贵的。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去欧洲、印度、非洲看看,做义工慈善,这些对孩子未来的申请都是很有帮助的。像Victor提出要去西藏,去上海养老院做义工,我都很支持,因为这些活动完全符合美国的文化。
最后要和大家说的是,作为家长,我们要多问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孩子达成一致的意见,每年规划好,比如标化成绩如何提高、活动怎么做,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都一一列出来。做到目标明确、提早规划、有的放矢。
我们作为家长自身也要充满正能量,要时刻鼓励孩子,要非常积极,这样也会感染到孩子。
不管如何,如果你的孩子也有出国留学的想法,一定要先了解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会学到很多、成长很多。
(本文内容整理自11月13日Victor妈妈在线讲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