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读书笔记
读书人:王艺颖
读书时间:2021年8月2日读完
第一章:认知误区
一、你是否自己主动选择了不幸
在我们的社会中,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强者主宰我们的社会。可是,书里的这个部分给了我们另一个视角。在现实社会中,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谁弱谁有理。
当一个人呈现出弱势时,在社会的舆论中,天平就会想他倾斜,慢慢的,弱者也会开始转变成一个有强势位置的人,某些情况下,弱是另一种“强”
在社会中,从来没有绝对的强和弱。弱势的一方,往往隐含另一种强。只要弱者在抱怨自己的委屈,那说明他还是相信有美好存在的,他的哭诉,也是一种正面的面对自己的境况,并祈求可以获得改变,在诉说,我不应该这样被对待。
人在最开始遭到突如其来的伤害的时候,是没有感觉的,那是一种应激状态。当他开始意识到的时候,他才会感觉到疼痛。
受到霸凌的孩子,会默默的承受自己受到的伤害。不哭、不怨、默默承受,这是很大的麻烦。所以相比那些哭诉者来说,默默承受,受到的伤害更大。
有时候,我们会用一些标签把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想法、自己不好的感受、无力感、恐惧感合理话。以此来逃避,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事实,或者让自己进入合理的、没有负疚感的放松状态。达到:你看,不是我不改,是我真的有问题,我改不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向我们抱怨的人。当我们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时,他们却各种的不行,各种的“你不明白我家的情况,和我的苦衷,你说的那些都没用”
他们向我们求助,但是他们真的做好要改变的准备了吗?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他们没有想真的改变,只是想吐槽一下的,我们不需要给出意见,他们只是需要被倾听和理解。
多少人,是在纠结、得过且过中过这一生的呀。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更愿意憧憬美好的生活,而不愿意想想自己生活万一出现了糟糕的情况会怎么样。比如,不能说死亡,不能说离婚、不能说危险。可是,这些可能它真实也存在。
万一出现了糟糕的情况,我们会焦头烂额,几近崩溃。
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想一想,这些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会怎么应对呢?
糟糕的事情,发生的几率很低,可如果我们提前想到了如何应对,那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不是多一份安全感吗。
我们常常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痛苦是无法掌控的。也是这些我们无法掌握的痛苦,帮助我们认识到命运的无常,修正我们不切实际的生活信念,从而放弃毫无必要的自我苛责。我们使劲的探究原因,是为了自我安慰
第二章 关系视角:
人的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
课题
当我们和别人有冲突的时候,或者别人对我们的要求超出了界限时,我们会感到很不舒服。这个时候,我们要能清晰的看到,哪些痛苦时是我们的课题,哪些时别人的。我们不需要为别人的课题负责。同时我们可以告诉对方,这是你的问题,我理解你的痛苦,我会陪着你一起面对你的痛苦,但是问题需要你自己解决。
当别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会有建议。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有我们的想法和建议,但是别人有自己的行事逻辑。并不是我们的想法,人家一定能接受,能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