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其一生,都不过是在寻找一种集体身份认同。但在有些时代,殊不知,这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命运如同蝼蚁,可以被随意地摆布。
优酷平台可以用VIP会员看《芳华》了,我又刷了一遍。如果没看过的,其实剧情一句话就讲完了。说的就是一个苦命孩子何小萍在融入新集体(文工团)的过程中遭遇众人排挤,只有同样被群体漠视的老好人刘峰关心她,最后两个屡遭不幸命运的人惺惺相惜的故事。
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看《芳华》,大家也并不是冲着故事去的,而是冲着那个时代去的。父母辈的人从那个时代里找回自己“逝去的青春”,80、90后年轻一代抱着猎奇的心态围观那个莫名其妙的时代。从故事的角度,《芳华》并没有完成人物的塑造,我看完电影之后,很难分辨小芭蕾、卓玛、林丁丁这些人有什么特点,感觉都差不多,但其实也说明,冯导的本意并不在于塑造人物,而是刻画一个时代。
在60、70年代,军人是最值得崇拜的。毫无疑问,军人身份处在社会身份金字塔的顶端,所有人都充满了对军人身份的向往。就像这个时代,人们都一窝蜂想往互联网圈里钻一样。电影的女主角何小萍就是怀揣着这样的向往来到文工团的。
她的父亲在劳动改造。为了避嫌,她的母亲改嫁,她也改和继父姓。成长历程中少有人疼爱的她也因此格外怀念父亲。加入文工团以后,她第一时间就想拍张军装照寄给父亲,证明自己改头换面、扬眉吐气了。只是可惜,身份改了,却并没有获得认同。
因为冬装库里没有多余的军服,管理员提出两个星期之后直接领夏装。也就意味着,何小萍迫不及待想给父亲寄照片的心情要延迟两周。何小萍等不及,她选择了“偷”舍友的军装,拍完照再还回去。
本来万无一失,结果还是漏了馅。自然也就引来宿舍战友对她的欺辱,在随后的文工团生涯中,战友嫌弃她汗味大、怀疑她戴假胸垫,等等。总之,逮住一切机会集体欺辱她。在一个盛行集体主义文化的群体中,遭到众人排挤无异于灭顶之灾。
这让我想起,八九十年代,校园风气不好,常常闹到有学生因为被同学集体排挤而要自杀、退学地步的。时至今日,我想这种风气应该是不会淡化的。有人的地方就能聚合成小江湖,软弱的、不机灵的人是生存不下去的。如果当初,何小萍不是“偷”军装,而是向舍友借军装,会不会就不会引来后面的事了?其实,不然。
论出身,论背景,论地位,没有哪一样,何小萍可以和文工团的女孩们相提并论,她唯一出众的是她的才能,但这一点是文工团中最不稀缺的。即使换到今天这个年代,何小萍也是极有可能被排挤和欺辱的。
电影的另一个主人公,绝对的老好人刘峰。他在部队里的一切努力,事后看来不过是想通过这些身份追求到他理想的爱情。刘峰是“活雷锋”,这在文工团是出了名的。只是,纵然是活雷锋,也逃脱不了被排挤的命运。
当好人,做好事,可以,但问题是,全团就他一个“活雷锋”。从某种程度上,他其实是一个异类,大家都知道他好,有事情、有问题总是第一时间找他解决,但同时也少有人念及他的好。
他的“好”就像扎入每个人心中的钉子。无论是否善良,异类和品德无关,异类就是异类,群体是盲目的,他们是不喜欢异类的,他们希望所有人都能和他们一样“泯然众人矣”才好。可偏偏刘峰是个老好人,人们即便是在心里膈应他,但也很难背后传他坏话。群体对他保持的最大的善良充其量就是不念及他的“好”。
更为糟糕的是,刘峰处在一个威权即将崩溃的年代,他却并没有抓住组织给予的机会,把“活雷锋”身份转化成一种政治资本。扭伤了腰以后,首长给了刘峰一次机会去军政大学进修,进修完以后可以提一级正连,做文职干部。没想到,刘峰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别人。
政治上的威权行将崩溃,社会上人心思变,连部队里的人都已经开始暗自另谋出路,榜样的力量不再具备政治上的影响力了。就像雷锋注定只能盛行在五六十年代,而时至今日,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除了残存的走秀意义和充当道德标本以外,已经无法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共鸣了。同理,错过了属于他的时代,刘峰这个70年末的“活雷锋”注定只能充当时代的悲剧注脚。
更为悲哀的是,刘峰终其一生,也没能因为他努力争取来的身份换得他理想的爱情。刘峰向文工团女兵林丁丁表白失败后,反被诬告耍流氓。没有了政治资源的倚靠,众人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败坏他的身份了。本来事情不大,但有腰伤的刘峰却被下放伐木,可以说,群体的阴暗心理在其中充当了助推器。
最后来看,那些欺辱何小萍的女兵们,是否就真的胜利了呢?其实也没有。因为很快,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文工团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上面决定撤销文工团。这种时代的变迁远远超越了个人抗争的力量,文工团解散前夕,萧穗子奉献了自己最珍贵的黄金项链,也没能阻挡这一切的发生。
时代终究会把人们珍视的、漠视的、排挤的、难忘的统统割舍。以郝淑雯为代表的一群女兵曾以为自己是文工团的荣耀,自己才是真正的军人,她们以自己这种身份的纯正血统来肆意地欺辱名微言轻的何小萍,但讽刺的是,在时代面前,所有人都是过客。
当众人放逐了“活雷锋”刘峰以后,众人也并没有得到良心上的安稳。大家才发现,习以为常的生活突然少了一点东西。在随后的商业浪潮呼啸而来的时代,人们终将验证,单纯质朴烟消云散,雷锋精神已经近乎一种奢侈品了。在片尾,向来心高气傲的郝淑雯从派出所解救刘峰的那一刻,应该是替所有人向当年的道德楷模做了一次精神意义的声援,以及对曾经故意漠视刘峰的行为表示和解。
但可怜的是,这种迟到的声援是苍白而无力的,连刘峰自己都已经遗忘了曾经的身份。他再也不是战斗英雄、道德楷模、部队标兵,他只不过是残废了一只胳膊的底层普通打工仔。他既没有赢得浪漫的爱情,也没有在战场上壮烈地牺牲,他不得不以残缺的身体在社会的某一角落卑贱地活着。
何小萍经历了人生的重重磨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突然获得英雄荣誉嘉奖之后,竟然一时意念崩溃住进了精神病院。那一刻,她应该接受不了,原来有些东西不是自己朝思暮想、努力争取就一定能得到的。她执念太深了。更为悲凉的是,这份荣誉的现实价值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曾经受万人瞩目的社会身份,今日偶然得到,却也轻之如鸿毛。时代已经变风了。
我们终其一生,都不过是在寻找一种集体身份认同。在这个以集体主义作为主流文化的国家更是如此。再平凡的个体,也渴望被关注、被接纳,渴望拥抱与温暖。但在有些时代,殊不知,这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命运如同蝼蚁,可以被随意地摆布。
看到刘峰、何小萍最后相依相偎的那一刻,我并不感慨善良。我感慨的是,毫无背景的底层小人物在相对闭塞的社会中想要出人头地,获得社会、集体的认同真是莫大的艰难。如果不是命运的恩典,他们将如千千万万个刘峰、何小萍一样被时代夹裹着前行,也被时代任意地处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