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址逻辑
案例:为写字楼提供午餐的餐厅,不知道该如何选址,是贵而近还是远而便宜的地方呢?
问题的本质是:两个地方的“流量成本”哪个更低。
流量
进入你销售漏斗的潜在客户的数量。
流量成本
获得一个潜在客户的平均价格。
租金的本质
线下商铺的流量成本。把高昂的租金平摊到巨大的人流上,流量成本未必过高。反之,租金低的地方未必流量成本低。
市场自我调整
市场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会自我调整,所以两地的流量成本没有太多差别。
寻找流量成本洼地
大批客户去哪里,就必需抢在前头去哪里。如:外卖平台。
在写字楼附近3公里附近,找个几乎只有厨房的地方开店,与外卖平台合作,放弃路过的人流。
写字楼白领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每天头疼“中午吃什么”。
如何促销:下单,就可以获得额外一道菜,并且是随机的菜品。
身边的案例
自己住的小区,只有唯一的一趟公交车。所以,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就是公交站附近以及进入小区的必经之路上。所早上五点多就有早餐车在马路对面聚集,下班时段,小吃摊又聚集到靠近小区出入口的位置。
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这些摊贩聚集的。最有眼光的是开着小货车到处卖水果的小贩和烧烤摊。然后渐渐地形成了规模。所以我也证了一个流量成本洼地的发掘过程。
虽然小摊贩不需要缴纳租金,但是时间也是有成本的。所以如果把自身的时间投入进去,是不明智的选择。
引流品
案例:本来可以垄断一方的农村超市,被突然新开的一家超市分了流。现在面临如何吸引用户的问题。
问题的本质是,由于竞争加剧,造成单人流量成本上升。必须找到新方法,获得便宜的流量。
获得流量,都是有成本的。店铺租金,竞价排名,这些都是用的成本买流量。引流品是在“用利润换流量”。
超市“0利润”促销可乐,导致被可乐吸引的顾客来到超市以后,会购买牛奶、水饺、零食等带来利润的“利润品”。
引流品:免费wifi,ATM机,快递代收(菜鸟网络)。免费的就是最贵的。
引流品,就是用利润,或者便利换流量的商品。
引流品+利润品是商家设计产品组合的必修课。
奖励用户
案例分析本来是口碑营销的社交电商,突然引入“推荐奖励”的用户激励策略后,期望利用“老带新”的方式获得爆发式增长。结果却适得其反。
口碑经济就是激发用户,自发分享你的产品,从而赢得新用户,获得流量。
分享的内在动力(心理),朋友获益:这么好的动车不分享给朋友,真对不起朋友啊。自己获益:朋友付钱购买,自己能拿到提成。
但是,给提成会给用户造成心理负担,宁愿不分享,也不愿背上“赚朋友钱”的名声。
怎么办?
强化朋友获益,隐藏自己获益。让用户分享时,只有动力,没有压力。
1.提成变红包,一人一半。同时,把这部分奖励真实地放进了用户的意外收入账户里,所以这个钱很快又会还给商家。
2.把提成变为积分,用于兑换礼品。积分和现金,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积分可以觉得拿到的不是钱,消除自己获益的愧疚感。
3.把提成变为抽奖,不仅可以消除赚朋友钱的愧疚感觉,还会觉得这是自己靠运气赚来的。
异业联盟
案例分析女装店遇到流量天花板,该如何寻找新流量。
于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和美容院合作。获得了双赢。
异业联盟的本质是,收集与自己没有竞争关系的异业伙伴的流量,为对方的用户创造额外价值,并分享收益。
异业联盟有三种形态,渠道异业联盟,营销异业联盟和产品异业联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