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所谓“挚爱”,就是用生命托起

所谓“挚爱”,就是用生命托起

作者: 情情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6-24 23:05 被阅读0次

    文字的辽阔,大概就是可以把一个人,或短或长的体验经历详细地记录,描述出来,然后不同的人在读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包括读不完的感觉,以及读不完的人。

    年岁的增长给了我们每个人积淀的机会,但并不为此珍惜,热烈,执著,拥抱的人,永远无法获得通达明白的领悟。有人说,过完这一生,只有盖棺那刻才能定论。也许吧,可能是一种事实的结束,也可能是另一种意义的开始。不管你成为什么家,最终都是一个老人家,而这位,是让人尊敬和钦佩的。

    杨绛先生,她的体型外貌是属于偏矮小瘦弱的,可她所成就,所承载的能量,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

    有人问,为什么你这么喜欢读书,为什么你可以在文学上,翻译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先生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家里有很多书,我就学着父母的样儿,也开始了读书。

    父亲也打趣地问我,一日不读会怎样?我只说,一日白活… …

    寥寥数语,却说出了一个最简单而深刻的意义:学着父母的样儿。

    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杨绛遇到了钟书,从此在文坛流传着他们的爱情故事。说起什么家世背景,他们两家的家庭思想都是完全相左的,杨家更加民主开放,钱家有点偏执规矩,但他们两个人可以同行,结成更深远的共谋。一起读书,一起出国,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当然,钟书这个名字是痴痴的,因为书的世界,对他来说,似乎才是最终极的意义。

    杨绛的出名比钟书早,杨绛当年在翻译,剧作方面都小有所成了,有人也打趣说,这是杨绛的丈夫钟书。可这话在杨绛的耳朵里听起来就是有点别扭,而杨绛也用自己的余生,真正地为了保护好钟书的这份“痴”,甘做灶下婢,即使在那个异常动乱的年代,以及对知识分子打击的重压下,你所能看到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杨绛先生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以及对每一个人的温暖,当然,最钟爱钟书。

    无论你再怎么轰轰烈烈,总有一天,你都要接受自己老去的样子,学着做一个老人家,学着去面对这一路上的生离死别。杨绛先生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就是我们仨,足够了。

    只是,钟书和女儿钱瑗因为重病,都处于生命的最后时刻,杨绛拼尽了全力,两头跑,去好好照顾两位在医院里的挚爱,还是逃不过,钟书,女儿都先后离自己而去。简单的语言概括不了痛苦的全部,就像没有人能真正体会杨绛心里的痛苦,但会让读的人感同身受,从而学着给到需要的人以温暖和力量。

    杨绛把自己关起来,几乎都在整理钟书的笔记,手稿,而这个工程量是十分巨大的,这大概就是钟书的“痴”,也许在文字里,他们依旧是在一起的,就像杨绛所说“打扫钟书的战场。”

    这位老人家经历了这么多,智慧,幽默,低调。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过生日时,不喜热闹,只替我在家吃一碗长寿面,足矣。关于功名成就,她也并不在意,只觉得大家喜欢我的东西,我是幸福的。

    有人说,这大概是文人,知识分子的懦弱,只愿意守住自己的那份安宁。那也就凭他去说吧。只是当有人触及到底线,把钟书生前的私密信件进行公开,拍卖,她是不答应的,即使年事已高,她也要争个说法。

    打扫完战场,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病逝,一个半月后的7月17日,本是她105周岁的生日。不过,“我们仨”终究是团聚了,终究是一起的,钟书说,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说,我的女儿是我这一生最杰出的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谓“挚爱”,就是用生命托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xn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