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庄周梦蝶典故的出处和基本含义
庄周梦蝶典故出自《庄子.内篇.齐物论》,本用以解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观念。庄周梦蝶为该篇结尾部分,故事本身就可以引出多重含义:庄周蝶化象征着人与外物的契合交感,人破除了自我执迷,物我界限消解,使人与外在自然世界融为和谐的一体;蝴蝶"自逾适志与",庄子梦想成为蝴蝶,比喻了人性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庄子"栩栩然"自在飞翔、不知人世烦恼的蝴蝶梦是短暂的,醒来后的庄周"蘧蘧然",感到迷惘和空漠,包含人生如梦的悲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欤",用物化观念将死生的对立融于和谐之中,认为死生只是相对的幻灭,只是形体的转化。
二、庄周梦蝶意象的化用和意涵演变情况
"庄子是第一位创造意象的大师",庄子笔下的蝴蝶意象被后世文人化用为庄周梦蝶,庄周蝴蝶,庄周梦,漆园蝶,蝶梦,梦蝶,南华蝶,庄蝶,枕蝶,蝶入梦等等,具有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含义。
(一)在六朝至唐宋的诗文中,庄周梦蝶内涵由哲理性演变为情感性
战国之后,有个别诗赋对庄周梦蝶的化用与庄子的自然哲学思索和养身处世思想还有一些近似或关联,后世的诗文中,庄周梦蝶意象基本上是用于情感的表达,并且含义逐渐固定,大部分情况下表达空漠、哀愁、怅惘情绪,少数是放达、飘逸情怀。
1.离愁别绪,怀亲念友
对亲人爱人的想念。黄庭坚《红蕉洞独宿》"枕落梦魂飞蛱蝶,灯残风雨送芭蕉......衣笐妆台蛛结网,可怜无以永今朝。"表达了心中悲苦和对亡妻的怀念。赵长卿《更漏子》"魂蝶乱,梦鸾孤,知他睡也无?"对心上人念念不忘。对朋友的思念。李若水《次韵高子文途中见寄》"别后梦烦庄叟蝶,迩来书误子卿鸿",黄庭坚《离亭燕.次韵答廖明略见寄》"梦去倚君傍,蝴蝶归来清晓",向伯恭《鹧鸪天.番禺齐安郡王席上逢故人》"长怅恨,短因缘。空余胡蝶梦相连",都是写常常做梦与朋友相聚,而梦醒却不在一起,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友谊。
2.悲今伤古,生命慨叹
有时光短暂、一切成空的怅惘,白居易《疑梦二首》之二"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抒发时光易逝,忧愁不可消解的惆怅与感叹。有功名富贵不可留恋的虚无感,如周准《蝴蝶词》"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跹粉泽新。多少繁华任留恋,不知止是梦中身。"用庄周梦中蝴蝶比喻人间繁华富贵不久长。有不得志的愁苦,罗隐《闲居早秋》"百年梦生悲蛱蝶,一朝香死泣芙蓉。六宫谁买相如赋,团扇恩情日日疏。"以女子的失宠比喻诗人的幻灭和不得志。有苍茫的历史慨叹。古往今来,人生变化莫测,不要你争我夺,营营劳苦地去追求富贵。
3.家国之思,关河之恨
有对家乡故园的思念,如崔涂《春夕》"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有关山河国家之恨。辛弃疾《兰陵王》"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寻思人世,只合化,梦中蝶。"《满江红》"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4.天真烂漫,超越世俗
有豁达的、淡雅的、愉悦的、不合世俗的、天真烂漫的隐逸情怀。汪莘《浣溪沙.九日》"天地两三蝴蝶梦,古今多少菊花香,只将破帽送秋光。"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闻君招隐地,仿佛武陵春......有蝶堪成梦,无羊可触藩",赞叹隐者有着道家无争的心境,没有世俗的烦恼。张景修《睡香花》"窃花莫扑枝头蜨,警觉南窗半梦人",营造了宁谧、悠闲的美丽图景。
(二)在元明清的戏曲和小说中,对庄周梦蝶典故的化用转向情欲与道德层面
唐宋之后,庄周梦蝶典故在戏曲和小说中被俗化,已经与庄子的哲学思索本身,与汉魏唐宋诗词化用梦蝶表达的怅惘或恬淡等人生感悟大异其趣,更多地表现了市民道德意识和社会生活庸俗的一面。
元代史樟的杂剧《老庄周一枕蝴蝶梦》写庄周在太白金星的点化下,经历酒色财气的人生后,参悟世事轮转的道理,重入仙班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是得道成仙,但重点着墨处是风流艳遇和世俗享受。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写庄子是神界蝴蝶托生于世,用法术考验妻子田氏,田氏不贞,最后自缢身亡,是一个道教化的哲学家考验妻子道德的故事,庄周梦蝶典故的化用,向道德人伦的社会现实意义靠拢。
总体而言,"庄周梦蝶"作为文学意象在历代文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充实和完善,其魅力也越来越迷人,其以深刻的意蕴,为文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诗人们很自然地将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以及哲学道德思考融入其中并借以表达。
庄周梦蝶庄周梦蝶与濠梁之辩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物”.
庄周梦蝶
著名的“濠梁之辩”记载于《庄子﹒秋水》篇中。 讲述的是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名思想家庄子和惠施的一次辩论。这次辩论以河中的鱼是否快乐以及双方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为主题。惠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在当时与孔子、老子、墨子齐名。因濠梁之辩出自《庄子》一书,目前无法确定故事是否只是庄子为了阐述他的观点编造而成。尤其是惠施目前所能够掌握的资料仅仅是出自《庄子·天下篇》,其本人的着作已经遗失,因此我们所能掌握的惠施的学说只有“历物之意”。有观点认为,庄子的看法中带有先验主义的思想。
原文
文言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周梦蝶白话文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儵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而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字词解译
濠水:河名,在今天的安徽省凤阳
梁:是古人对桥的称呼。
(是)鱼之乐也:这是
请(循)其本:回到
赏析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即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这只是其中的一次。这个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
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名家是研究逻辑的,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
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
但两人在逻辑上是有缺陷的。
角色介绍
惠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在当时与孔子、老子、墨子齐名。
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和惠施既是朋友又是辩论的对手。《庄子》一书里多次提及两人的辩论。“濠梁之辩”是其中的一次,其文字记录出自出自《庄子·秋水》。
分析
因濠梁之辩出自《庄子》一书,目前无法确定故事是否只是庄子为了阐述他的观点编造而成。尤其是惠施目前所能够掌握的资料仅仅是出自《庄子·天下篇》,其本人的着作已经遗失,因此我们所能掌握的惠施的学说只有“历物之意”。
有观点认为,濠梁之辩中,惠施代表的是理性思考。他就事论事,觉得人不可能感知鱼是否快乐,同时也不会将自己的快乐转移到外物之中。与他相反的是,庄子以自己对外物的理解作为外物的状况。他自己高兴,就将自己的高兴之情表达到河流中的鱼身上,认为鱼也很快乐。
有观点认为,庄子的看法中带有先验主义的思想。自身的先验范畴是进行认知的先决性条件。庄周梦蝶
《庄子》里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叫“濠梁之辩”.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即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这只是其中的一次.这个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名家是研究逻辑的,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