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解这个概念,你很难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原创 剽悍一只猫内容组 剽悍晨读 昨天
主播:赛男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0年10月18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大器晚成》。
这本书是由《福布斯》杂志的发行人里奇•卡尔加德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继续分享大器晚成的三个认知,分别是:定义、案例和原因。
①
『定义』
什么是大器晚成呢?作者把它定义为:比外界的预期更晚发挥出自身潜力的人。这类人的天赋在早期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和察觉。但是这类人的特点是没有放弃自己,在经过咬紧牙关的努力后,最终成全了自己。
从数据上看,大器晚成可能在任何年龄显露迹象,也可能在人的一生中多次出现。
如果用滑雪障碍赛来对照人的一生,那么我们从同一起点出发后,由于到达每一个标注旗的时间不同,可以看出哪个人更有胜算。
那些大器晚成的人通常在前几个标注旗上表现不好,而在后半程取得了漂亮的成绩。可是,大多数人如果在前几个标注点没有达成目标,后面也基本都放弃了。这是大器晚成者可以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这就像有的人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时,他们总能取得好成绩,然后进入一流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有些人的路径则不是这样的,前半程可能成绩不理想、学校不理想,但是他们在后半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出了自己的潜力,成为了某个领域独树一帜的人物。
②
『案例』
年少成名固然被媒体交口称赞,但是也有不少大器晚成的典型,没有被公众注意到。
比如,在群星璀璨的娱乐圈,你能想象到有人52岁时才开始在好莱坞走红吗?
这个人就是摩根·弗里曼,《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黑人大叔。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半生,他才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比他火得更晚的演艺明星,还有在社区剧院工作了数十年的玛格·马丁戴尔。后者60岁时才在美国电视剧《火线警探》中出镜并成名。
除了演绎明星外,大器晚成的艺术家和作家就更多了。国际巨星安德烈·波切利34岁才开始唱歌剧;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30多岁时才在艺术界找到立足之地,在54岁时因《七个简单片段》这个表演作品赢得了国民知名度,直到59岁时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因回顾展《艺术家在这里》,才因此闻名于世;幽默作家大卫·赛德里38岁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随笔集;托妮·莫里森39岁出版了自己的首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之后一直沉寂,直到56岁时才因《宠儿》获得普利策奖。
如果他们改行了,放弃了,也就没有后来的成就了。
③
『原因』
在年少成名的时代,大器晚成是怎么发生的呢?
认知研究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类型的智力: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
液态智力指的是我们推理,以及脱离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晶态智力指的是一种运用技能、智能和经验的能力。
前者更抽象,后者更具体。
佐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授菲利普·阿克曼发现:由于生活经验丰富,较年长的人晶态智力比年轻人更渊博。相反,他们的液态智力是在衰退的。
而抵御这种衰退,或者说弥补这种衰退差距的方式是不断强化自己的晶态智力。
这就解释了,一直从事同一行业的人容易有大器晚成的机会,而总是更换工作的人,就浪费他们的晶态智力。
最典型的例子在医疗行业。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一位肝脏移植专家坦言:“一个技术型外科医生的鼎盛之年,是50岁出头这个阶段。”因为肝脏移植就像打地鼠一样,这边的血止住了,那边的血又冒出来了。医生必须手眼协同非常密切才行。只有常年练习积累下的高晶态智力才搞得定,而常年练习必然导致大器晚成。
总结一下,门槛低、比较新的行业容易年少成名;门槛高、积累深的行业更多会出大器晚成的案例。所以,在被年少成名赶着走时,先看看你的行业允不允许。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大器晚成》[美] 里奇•卡尔加德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