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当我完成了三天的Photoreading超速阅读学习之后,我在新浪微博和朋友圈发表了第三天的学习感想,很多小伙伴纷纷小窗问我:PR怎么样?PR跟洋葱阅读比,哪一个更好?
讲真,真没办法用很短的语言来描述PR,写下这个复盘,是对自己这三天学习的一个记录,再加上这几天的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要去学PR
去年8月,我参加了第四期洋葱阅读课的学习,第一次上行动派的课程。洋葱阅读给了我非常好的体验,至今我仍然认为,这是我上过的性价比最高、最有价值的线上课。四期洋葱,我完成了100本书的阅读;五期洋葱,我完成了第二个100本书的阅读。当我持续读书,并持续分享时,也有很多朋友通过我的分享参加了洋葱阅读课。我想,如果你投入学习,你的学习感受肯定跟我一样。
因为洋葱,我从行动派公众号、Andy姐以及其他小伙伴那知道还有一个超高速阅读:Photoreading。
什么鬼,洋葱阅读都可以让人生开挂了,PR难道还能让人飞起来不行?
我很好奇。
去年10月,我在做阅读写作的主题阅读时,读了PR的书《高倍速阅读法》,看得我满头雾水。什么“影像翻阅”,什么“自然激活”,什么“触发词”,玄之又玄,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这本书被我搁下了。PR什么的,也暂时放下了。
忘了是什么时候,听说南宁有一位宝妈,用PR的方法备考四个月,以高分考取了经济学博士。哇,真是很激励人,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方法?我的好奇心又被勾起来了,于是去找Andy姐报名。价格很高,侥是我这种为学习不计成本的人,在交费时也肉痛(希望我家先生没看到)。
就这样,带着好奇、带着怀疑、带着期待,走进了PR的课堂。
PR三天
第一天
我们的授课老师是大师级讲师石森久惠,翻译是佳永馨璃(《高倍速阅读法》的译者),深感幸运!
第一天,一开始石森老师便说:“PR不是教你如何阅读的方法,而是让你改变你的人生。”
我在心里嗤地笑了。明明说是高倍速阅读法,还说不是教阅读的方法!再说了,有几人是真正能通过阅读来改变人生的呢?最近的一个榜样是彭小六,可是,有几个彭小六呢?这不是幸存者原理吗,为什么不去关注那些读了很多书也改变不了人生的芸芸众生?
石森老师几乎用了半天的时间来叨叨,让我们设定我们三天的课程目标,并没有讲PR是怎么操作的。我是有点着急的(然而我现在明白她当时为什么要叨叨了),我当然希望能快点体验神奇的PR,看看它能把我带往人生的何处。
石森老师很可爱,很多表情和小动作,尤其擅长举例类比。她问我们:记忆中最开心、最有效率的学习经验是什么时候的什么经验?
人生中最开心、最有效率的学习就是小时候,比如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我们不会先去看教科书怎么教,在学车的过程中会摔跤,可是我们会爬起来继续练习,直到我们骑得熟练。可是当我们长大之后,会想把事情做得更正确,于是会先看书,按照书上的指导来做。这样的学习反而是没有效率的、有压力的。所以,我们要象小时候那样学习,对什么都保持着好奇心,自发地探索,以一颗敞开的心来学习。所谓学习,就是成为与以往不同的自己。
石森老师说,学习之前要设定目标,提出问题,向大脑发出指令,我们的大脑很神奇,它接到指令之后会启动潜意识各种搜索,最终会给你一个答案。
学习影像阅读法需要两种能力:目的意识;转换固有框架。你认为今天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是你基于自己的固有框架,而作出的“不可能”的判断。而为了转换固有框架,必须要未做先信。
石森老师带领我们做摄像焦点的练习,很神奇地看到了“香肠”和“悬页”,于我来说还有一个大大的惊喜,用老师的方法,我几乎能看出桌上所有的3D图,而以前我是怎么都看不出来的!
“惊奇之星”的小游戏,更让我们看到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看我画的这个什么鬼,明明知道应该往哪里画,手就是不听使唤。。。
这一天里,我们只学习了PR的前三个步骤:准备、预习、影像翻阅。至于如何PR,我还是蒙圈的。可老师说:蒙圈就对了。
加餐:石森老师教了健脑操。三天的学习,都会时不时用健脑操来调整状态。
当天晚上我还针对市面上的快速阅读课程对小朋友是否有效这一问题向石森老师提问。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在第二天晚上的Q&A环节回答了我这个问题。
第二天
带着蒙圈走进第二天的课堂。
一早,老师让我们先写下前一天到这个早上的好事&新鲜事。老师分享了她的好事,让我们觉得很温暖。老师说,仔细观察体味每一天,捡拾生命中的小确幸,可以滋养心灵,种下幸运、幸福的种子,这一份幸福也会因为分享而传递出去。
课程开始之前, 同样要先确定今天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目标,学习才有效。
PR的第四个步骤是“复习”。所谓“复习”就是细致地查看本书的结构、目录,找到触发词,并和作者提出问题。
这一步,在洋葱阅读里我们也一直在践行,这次有了更深的体会。
触发词可以在目录中找,也可以在书中每隔10-20页找1个;
关于提问题一定是具体的、你感兴趣的(想要了解的或解决的);越具体的问题,才更能引领你汲取到书中对于你用的概念、知识点或者做法。
第五个步骤“激活”。
生产性休息之后,重审问题。围绕你的问题圈出6个左右跟问题关系密切的触发词,这几个触发词将进入到下一步的阅读中。
在重审问题这一步,我是有过调整的。没有重审问题,我都不知道原来自己是一个这么不会提问的人,提的问题大而无当,提取的触发词以及因此而提取的内容自然空泛且没有针对性。
关于为什么阅读中要用触发词,石森老师举了一个非常精彩的例子。
她把她的丝巾丢在地上,从一个角开始折皱,告诉我们:我们平常的阅读是从头读到尾,就象从这个丝巾的角开始往前走,走着走着,咦,这里我不大明白,于是我们停了下来;如此反复,读完一本书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有很大机率读了一部分就放弃了,而且读完了也不知道重点在哪、全貌是怎么样的,就跟抓在手中的这团丝巾一样。
她再把丝巾展开,平铺在地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丝巾上的花朵。她用两只手指拎起一朵花,再拎起另一朵,再拎起一朵,说这就象书中的触发词。当我们提取出触发词,就会看到这个触发词和其他触发词之间是有关联的,阅读,正是要看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
这个例子给我们很大的震撼。我们曾经多么害怕,如果不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就不算“读了这本书”。事实上,正因为我们习惯从头到尾读书,反而不能算是有效“读了这本书”。
在这里,她还举了斋藤孝关于“读书”的论述。一般人认为,“看过这本书,能用一句话来归纳这本书的内容”即算是读这本书;而斋藤孝认为,至少能够用3分钟时间简要说明本书最重要的3点内容才算读过,最好是能够引用本书内容并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一天,我们完成了复习和激活这两步,并输出思维导图。口头分享思维导图时,觉得思路非常清晰,而且整个阅读用时极短。至此,PR的五个步骤完整学完。
第三天
从第一天的蒙圈到第二天的柳暗花明,第三天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诶,写到这里有点累了。
第三天的同主题阅读法,个人感觉收获最大。事实上,这个感悟是今天在动车上复盘课程并再次翻阅《高倍速阅读法》时得到的。在激活阶段,要求的是阅读者站在宏观的角度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且整合作者们的想法,写下自己的见解,灵活地为自己所用。
从头到尾,强调的都是“自己”。
所以,今天我和鱼妈在讨论时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同主题阅读法,并不是让你一次性看几本书,然后复述出这几本书的内容。而是,你要以“作者意识”来提出问题,并从“作者”角度去提取相关信息,进而找出异同,结合你自己的经验得到自己的见解。
那么,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老师说的那句话:PR并不是教你如何阅读的方法,而是通过PR你可以把别人的智慧创造成属于你自己的智慧,进而改变你的人生。
改变人生,也许说得有点大,但至少改变了思想。
我深切地感受到,学习了PR之后,在阅读上不再焦虑,因为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获取。
有小伙伴问:PR和洋葱哪一个好?有什么不一样?
我认真地问了六哥,他说:一个上万元,一个一千元,你说呢?
哈哈哈,这当然是开玩笑。
我认为PR和洋葱没有可比性,因为这两个课程定位不一样。经过我和小伙伴的讨论,我认为:对于阅读小白来说,洋葱可以让你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可以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而PR,则更适合有目标有基础的你在阅读的道路上飞奔。
是以为记。日后践行PR,若有更多心得,会再撰文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