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绘本为伴

与绘本为伴

作者: 淇淇的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11:59 被阅读0次

                                       与绘本为伴

                                                     ——淇淇读绘本成长记

       淇淇,原名王楷淇,他与绘本结缘得从他三岁说起。我们都深知阅读的前提是识字,从淇淇三岁开始,我们有意识地培养他从简单的汉字开始识字,遗憾的是,这个尝试没有成功。淇淇对汉字不感兴趣。不识字,但阅读是不能停止的。我们坚持每天带着淇淇读绘本,确切地说是我和淇淇爸负责“读”,淇淇负责“听”,这样的读与听一直坚持了三年半,直到淇淇进入小学一年级才停止。但这三年半里,淇淇几乎每天坚持画画,他的画作都是“胡画”,但却为后来自己创作绘本奠定了基础。    进入一年级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淇淇的识字量一天天地增长,但淇淇的识字量非常有限,影响到了他的阅读速度,当别的孩子能在半小时内完成老师布量的阅读作业时,淇淇往往要做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当然我们也不仅仅要求他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我们常常将老师的作业进行扩展加深。记得一年级上半期,老师要求孩子每天读绘本,我们要求淇淇读完后能完成一篇简单的读书笔记,例如:抄下好词、好句、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等。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进行扩散。在阅读《蚯蚓的日记》这本绘本时,淇淇突然对日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天完成作业已是晚上九点了,按理说应洗漱睡觉了,但我们鼓励他学着《蚯蚓的日记》也写一篇日记,淇淇很兴奋,并开始动笔写。虽然那天的日记只有一句话,但这个开始就是一个伟的工程。由于爱画画的原因,淇淇喜欢在他的日记里画上插图,在我看来,每一幅插图下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为后来淇淇创作绘本更进一步地奠定了基础。后来淇淇把写日记当作了一件趣事,几乎疯狂到每天一篇日记。由于识字量的不足,在日记里,只能用拼音代替汉字,甚至有时他不会断句,常常写下来的日记只有他自己能读懂。有时我会教他修改自己的日记,但是却不敢让孩子修改太多,否则孩子写日记的积极性就会在反复的修改中磨灭了。    在我们看来,“读万卷书”同“行万里路”是同等重要的。二年级的暑假,我们开始计划着带淇淇“行万里路”。我们将淇淇定为整个行程的主角。我们带着淇淇制作“旅游绘本”。淇淇开始了准备过程:制定路线一一行程安排——需要准备的东西——同行伙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文字是淇淇从未见过的,特别是一些生僻的地名,我们帮淇淇在手机上查出这些字的笔顺笔画,淇淇一笔一画地写下来。有时完成一页绘本,我们就会花掉一上午的时间。有时我们也会产生分歧。在制作“需要准备的东西”那一页时,我提议用文字列出1.2.3……淇淇却不以为然,他要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实践证明他的的记录方式比我设想的要高出好几个档次呢!旅行开始后,在每天八九个小时的奔波之余,淇淇回到酒店后还得回顾当天的行程,完成每天的绘本记录。由于之前准备工作的充分,淇淇已将这些地名、景的特点牢记于心,绘本正文的创作显得轻松得多,每晚1——2小时就能完成当天的记录。

       有人曾问我:“你会给孩子说今天画什么吗?”在刚开始时,我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记得我们到达西宁那天,我们参观了西宁的各种博物馆,去了青海大学。晚上完成绘本时,我有意识地提醒淇淇今天我们做了什么。结果淇淇坐在那沉思了片刻说:“妈妈,你可以不说话吗?我有我的想法……”那一天,他的绘本记录里没有白天的一丁点行程,他画的是我们住的民宿及淇淇爸的呼噜声。而这一页却在朋友圈获得无数个“赞”,因为这才是生活的“真”。我庆幸我的思维没有扼杀孩子的创作力。    淇淇将文字与绘画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绘本。这样的创作我们还将继续下去,力争每年完成一本。    淇淇的成长有绘本作伴,显得充实而又有趣。作为母亲,反思他的成长过程,我庆幸自己没有操之过急,只是要求他走好每一步,走稳每一步。我们常说“学无止境”、“学不可以已”,既然如地,学习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我们不必纠结于孩子今天跑得多快,应该做到的是: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把每一天做好,即使他是那只“小乌龟”(我经常这么称呼淇淇),我相信这只“小乌龟”假以时日,也能到达“终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绘本为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jz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