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作者: 李李莲 | 来源:发表于2019-11-20 22:37 被阅读0次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 读后感

          本书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刘称莲系列作品之一,她也是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作者本人从小立志,为改善生存条件而努力读书,最终梦想成真。自己本身是学霸,凭借真功夫一步步来到北京求学谋职。由于从小家里兄妹多,负担重,父母两老每年养一头牛供她读书。这位曾经叛逆的小女儿让两老临走也没能沾上一点光,内心是有愧疚,肩上是有担当的。当过中学老师的她,用善良、勤奋和谦卑,培养出优秀的女儿,更为中国广大家庭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而贡献力量。让我在欣赏她作品的同时,也被她细腻丰富的个人情感与付出而感动。

          如果把每一个孩子比作种子,那么它的成长一定离不开生根发芽的土壤,而这片土壤就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耳濡目染。虽说作者出生成长环境的物质条件有限,但她的精神世界肯定是受到父辈的深远影响:她从小内心坚定,目标明确,学习刻苦,无疑这些成长经历等她当妈妈后都复制影响到她的孩子。加上她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得到她先生一如继往的支持。在家庭教育方面精神力量绝对胜过物质条件,而靠夫妻同心创造出的物质基础也会踏实,因为后劲足而源源不绝。

          书中更多是点滴生活的记录,用爱与陪伴堆砌的回忆 。学习方面提到:培养好奇心,让孩子想学;激发成就感,让孩子爱学;保持好心情,让孩子愿意学。最了解孩子的就是父母,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这无疑是考验父母心思气力的技术活。

            我印象最深的几处细节是在平时相处的生活里:有一次关于接送孩子上下学,还有一次在“爱要这样说出口”的无效管教中。仿佛在这面镜子中看到了自己,作为家长我们习惯性要求孩子,太容易将自己高高在上而强加于孩子,无意中用家长作风伤害到他们而不自知。此时他们内心的无助和脆弱只会比我们更强烈,可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是孩子,我们是家长。我们第一次做父母,却并没有特权。他们的问题只是我们如何应对和解决的问题,他们最终只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书中的妈妈是位智慧妈妈,源于她本身的专业支持,和她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可想而知她的女儿是何其幸运,女儿的优秀自然是水到渠成。换作你我并不能做到,所以更多时候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定做到。“当我们觉察到过去管教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或者对孩子无效时,就一定要换一种方式。”

            我记得李玫瑾教授说过,社会最终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一定是有爱,有担当,乐于奉献和有合作精神的人。这样的人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也更适合带领一个团队。当我们面对处于青春独立期的孩子,他们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体,他们也是我们在世上唯一的爱与延续。我们能陪伴的时间并不多,我们能做的也极其有限。和他们做朋友,多听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想要的爱吧。让他们带着满满的爱和回忆,走在属于他们自己的路上:去体会,去感动,去付出,去收获。去欣赏属于他们一路的风景吧,或许这将是我们父母要做的全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ma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