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与围棋,是国内两大最流行的棋种。象棋流行于普通大众,大街上老头摆个桌子下象棋的比比皆是。围棋则流行于职业领域。
会下象棋的人很多,它有将、士、象、车、马、炮、兵共七种棋子,每种棋子有特定的走子规则。双方开始的时候,各子是固定位置的,然后双方轮流移动棋子,最终以“将”阵亡作为胜负的主要标准。围棋,其实从规则上来说要比象棋简单很多,它共有两种棋子,黑与白,双方轮流走子,落地生根(与五子棋类似),最终以双方实际围住的地盘大小作为胜负判断依据。
象棋中“将”地位最高,一旦挂掉则全盘皆输,它代表皇帝。士在九宫格中活动,象不能出国(楚河汉界)。九宫格象征皇宫,士象代表文官,他们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却出力最少。车马炮代表出征的将军。兵共有五个,人数最多,但地位最低,兑子时总最最先考虑弃兵。从人数和地位可以看出社会金字塔结构。各棋子都有严格的行棋规则,不能乱走。比如马只能走“日”字。这表示社会各阶层都要遵守人为制定的行为规范。
再看围棋。围棋只有两种棋子,黑与白,没有固定的阵地,且除极少数例外以外,每个子可以随意走到棋盘上的任一位置,这代表了不受羁束、放达超逸的理想。围棋体现了众生平等的思想,准确地说是: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没有皇帝、相、士兵这一类的阶级划分。拿皇帝来说,可能他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他的皇帝身份了(比如皇后的嫡长子),这与围棋中“人生来就是平等”是相反的。但围棋棋子在之后的棋局发展过程中,会体现出地位的高低之分,出现领袖群雄地位的棋子。这表明人虽然生来平等,但在后天的努力和形势变化中,会体现出分工与地位差别。
我们看出,围棋和象棋在好多思想上都是对立的。
在中国古代,有三大主要思想,佛、道、儒。
儒家的开山祖师是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古时候学校教室都必佳孔夫子的像。儒家思想就是所谓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治国思想,讲究忠孝仁义,讲究三纲五常。儒家讲究社会秩序和等级伦理,要求社会必须进行等级划分,而且多数时候,这种划分在出生时就已经定下来了。比如寒门子弟就不如皇族子弟地位高,即使努力一辈子也超不过。儒家三纲五常中”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拿父为子纲来说,就是说,儿子永远要听父亲的话。这就是儒家思想。大家可能对儒家思想不了解,但一定听说过”封建思想“。封建思想就是指儒家思想。现在好理解了吧。
象棋,则将儒家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道家思想,又是怎样的呢?道家,大家或许没怎么听说过,但一定听说过道士。道士属于道教人物,遵从的大致就是道家思想。道家的开山祖师叫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又叫做太上老君。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讲究众生平等。太极八卦,太极拳都体现了道家思想。我们再来和围棋对比一下。围棋有黑白两子,一阴一阳。棋子落子后不再移动,静止的棋子却像细胞一样生长,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围棋中,要围住地盘,虚比实更重要,无比有更重要。这就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儒家讲究“入世”,而道家是“出世”,也就差不多是“出家”,离开社会,归隐山林,与自然相处。在这里,没有人为制订的规则,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但是,却有自然规则。围棋里就是自然规则的体现,几乎就没有人为强加的条条框框。如果高兴,将棋盘的19*19改成其他大小仍然可以下围棋。而这个自然规则就是围棋里的“气”的概念,没有气就要从棋盘上消失,如果只剩下两口气(准确是说是“真眼”),则永远也围不死而称之为活棋。
儒家,象棋,更像是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是也。而道家,围棋,更像是经济斗争,没有简单的胜败之分。如果非要比个输赢,那就只能看谁的钱更多(对应围棋的以围住地盘的面积算输赢)。在经济斗争中,不存在你死我亡,即使企业倒闭还可东山再起。而政治斗争中稍有不惧就人头落地(象棋在五步之类就有可能把对方将死,围棋则永远不可能)。
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是最复杂的斗争。我们生活中有两类人最难纠缠。一类是玩政治的,另一类就是做生意的。一个对应官场(政界),一个对应商场(商界)。一个对应权,一个对应钱。不过,还有一类人似乎更可怕,那就是军人。所谓官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可见战场的斗争也同样厉害!象棋如官场,围棋如商场。那战场呢?其实,象棋和围棋都是战场。象棋更像是一个局部战斗,而围棋更像是一个战役。前者使用的更多的是战术,后者使用的更多的是战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