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最美古诗专题简友广场中国诗词大会
春到人间草木知——宋代咏立春诗词赏析(二)

春到人间草木知——宋代咏立春诗词赏析(二)

作者: 王传学 | 来源:发表于2024-02-07 09:31 被阅读0次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代咏立春诗词赏析(二)

    王传学

    冬去春来,四时更替,是自然规律;立春节气一到,放眼望去,便有春意融融的感受。南宋诗人张栻的《立春偶成》,描写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表现出对欣欣向荣之景的期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诗人是四川人,立春之时,北方仍是冰天雪地,南方已是冰霜稀少,草木发青,略见春意了,风也暖了,水也绿了。这首诗是诗人在立春日无限兴奋喜悦时所作。 [4-5]

    诗的前二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写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冰霜渐渐融化,暖气渐渐回升,冬眠的小动物蠢蠢欲动,花草树木都感觉到了春的信息,万物仿佛从沉睡中睁开了朦胧的眼睛,看着时令的更新,考虑着迎接新春的到来。

    “律回”,阳气回生。古人以音乐上的十二音律来比拟一年的十二个月。春夏六个月属阳,称为“律”,秋冬六个月归阴,称为“吕”。“冰霜少”,透露出立春以后天气逐渐暖和。“草木知”,透露出冬眠的蛰虫将要苏醒,草木将要萌发抽芽。以拟人笔法写草木发绿,最先告知了春天到来的消息。

    后两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写诗人的悠然遐想:诗人不再有残冬寒冷瑟缩的感觉,走出室外,满目清新,似乎看见了萋萋芳草,灼灼红桃,碧烟轻浮,莺歌燕舞,鹅鸭戏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致。回到眼前,只见宽广的湖面上,东风轻拂,波纹粼粼,水天一色,远帆点点。融情入景,十分形象。

    “生意满”,让读者从中隐约看到茸茸芳草,碧烟轻浮,千红孕苞,鹅鸭戏于晴江,众鸟翔于佳木,春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致。一个“满”字,使全诗增色不少,读来如沐春风,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从立春节气“阴极阳生”的特点,突出“一阳复始,万象更新”的立意。“春到人间草木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开春草木最先发芽,颇含韵外之致。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句“东风吹水绿参差”,亦是状物准确生动的好句。以绿波荡漾,把视野引入水天相接的境界,以景结,余味无穷。使人默默地意会到,诗人所热情歌颂的是:只要有积极的因素,便会有积极的反应。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所见所感,语言朴质清新,以景句结尾,意味无穷。感情丰富,比喻形象,给读者以生机盎然的感觉。诗人捕捉大地回春景象,眼光敏锐,诗语生动,表达的是一种欣喜的心情。在写法上,对仗工整,用词传神,而又不露斧凿痕迹。一个“满”字,把春意写尽,也进而折射出了诗人欣慰的心态。“春到人间草木知”,堪称千古名句。

    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立春这一日,风和日丽,77岁的陆游,闲居山村,宿醉刚醒,只见“腊雪”三度而来,“山青”“菜细”“簇花”“薄饼”,一一呈现眼前,心情大好,遂即兴写下《立春日》这首赞美湖村好景的立春诗: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宣薄饼,湖村好景吟难尽。

    酒香浮蚁泻长瓶,乞与侯家作画屏。

    首联“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写“立春之天气”。隔夜余醉后一觉醒来,只见太阳出来,风儿和暖;山野人家,欢乐之事,充满了余下的岁月。立春这一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诗人心情大好。一个“乐”字,表现了诗人晚年知足常乐的心态。

    颔联“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写“立春之外景”。腊月里的瑞雪,已经下过三次了,来年必定丰收;大地暖和起来,春天的郊野,已经遍地青色。诗人从瑞雪之中读到了来年丰收的喜悦,从青山之中看到了春天已经到来的惊喜。

    颈联“菜细簇花宣薄饼,湖村好景吟难尽”,写“立春之食景”。菜很细嫩,万花簇生,很适合做薄饼吃;湖畔乡村,尽是好景,吟诗也难道尽。这时候的菜很细,很嫩,很适合用烫面做成很薄的饼来享食。乡村不但有美食,更有道不尽的美景,这个立春日别提多美好了。

    尾联“酒香浮蚁泻长瓶,乞与侯家作画屏”,写“立春之闲情”。酒气香溢,酒面浮沫,溢出了长长的酒瓶;向富贵人家乞求空瓶,可以用来当作画饰的屏风。富贵人家酒多,酒瓶还很精美,可是他们未必懂得欣赏,而且酒瓶也多,不妨去要两个来,当作画饰的屏风,岂不雅致。

    清贫的诗人,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热爱美景的心,将简单的生活过得充满诗意,充满温情,充满精致。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腊里立春蜂蝶辈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

    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

    前两句“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描绘嫩绿的芽叶被温暖的阳光催生出来,微风吹拂着白色梅花飘落的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后两句“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尽管冬天还未完全结束,但黄蜂和紫蝶早已出现,预示着春天的临近。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冬春交替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蓬勃。诗人通过对细微的自然现象的观察,传达了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和喜悦之情。诗中的“嫩日”、“青出冻荄”、“小风”、“白落疏梅”、“黄蜂”和“紫蝶”等形象描绘生动,给人以清新、明丽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展示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汉宫春•立春日》,描写惜春、恋春、怨春的同时,借以抒发功业无成的苦闷和对北方故国的思念: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此词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词人寓居京口(今镇江),刚刚成家。

    这首写立春情景和自己感怀的诗词很有代表性。描写惜春、恋春、怨春的同时,借以抒发功业无成的苦闷和对北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隐晦地表示了对统治者苟安江南的不满。

    “春已归来”三句,说从美人头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蝶、燕等状,插于妇女之鬓,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开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迹。而以“袅袅”形容其摇曳,化静为动,若微风吹拂,更见春意盎然。

    “无端风雨”二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余寒犹在。“无端”,平白无故地。手法颇似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都非只指自然界的天时变化。

    “年时燕子”二句,意思是说:如今已立春,去年秋日南来的燕子正往北飞,或许它们今夜会梦宿西园吧。“西园”,原指供皇帝游猎的场所,因其地处京城西郊,故称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亦称西园。表现词人的故国之思。

    “浑未办”二句,言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浑”,全然。“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把韭菜等装到五辛盘里。据《本草纲目·菜部》称:“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如此良辰,诗人却情绪之怅怅,浮漾纸面了。

    下片继写“春已归来”。“却笑东风”五句,写东风着意,她吹得梅花微绽,清香四溢;柳吐金丝,柔条婀娜;似乎一点儿闲空都没有。可是偏于此前冠以“却笑”二字,指出“薰梅染柳”,春情画意,在此“立春日”,不过是美丽的想象而已。紧接一转说东风还会忙里偷闲,“又来镜里,转换朱颜”。说东风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让人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

    “清愁不断“两句,言清愁绵绵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群臣莫解。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此处喻清愁绵绵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极言愁之多且深。

    最后 “生怕见”二句,一语破的,言这愁是怕见花开花落,更是最怕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却已先我而北还!那么,这愁便也“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首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何况“渡江天马南来”,志在恢复中原的辛弃疾,能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与此篇同一感慨。

    此词藉咏节序以抒国事,悲慨窒塞,郁结于中,辞浅意深。称得上是一篇“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之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到人间草木知——宋代咏立春诗词赏析(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qz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