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恋是祖先打印到基因里的印迹。中国人总会记住一个籍贯,比如湖南湘潭、安徽绩溪、贵州习水等,对于个人则是爷爷告诉爸爸、爸爸告诉我们的某某乡某某村。上推三四代,都能找到祖先繁衍生息的那个村庄,而不是某某街道某某号。
故乡离开了就带来满腹的乡愁,乡恋则深沉地埋藏在记忆里,说不定哪一天触动那根神经,让我们想念,让我们心悸。
时代在变迁,早已没有了告老还乡、荣归故里、落叶归根的说法。即使家乡一切都没有变化,你真的能回得去吗?
我的家乡距离县城不到五里地。父亲退休后坚持在家盖了一个大院子,设施都是城市标配。然而,直到老人家去世也没能回去住上一宿。我们弟兄也是只能偶尔回去看看,告诉自己在老家还有栋房子。所谓的田园生活,即便是我们这些曾经种过地的愿意回去,爱人呢?孩子呢?
扒掉拆光留不住乡恋,解不了乡愁。民宿可以吗?同样不行。这次参加民宿游学,无论条件好一点还是差一点,都已完全找不到幼时记忆了,都不过是把休闲时光搬到了一处环境优美的地方,都是在所谓乡村民宅里重复城市生活的印记。
漫天飞舞的某某小镇不是乡村重建,美轮美奂的民宿更不是乡村重建。动辄过千的住宿费满足你的记忆和梦想,你能同意吗?我那从小光腚一起长大的爷们兄弟过的是这样的生活吗?说实话,民宿对于我这类从下砸坷垃种地出身的人而言,远不如农家乐、渔家乐亲切。
从来没有什么神仙皇帝,也没有救世主。只要农民成不了乡村重建的真正主体,乡恋就找不到归宿。(2018.9.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