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祠是为纪念先贤伟人而修建的供舍场所,【周礼】:“求福曰祷,得求曰祠。”宜州历史上最著名的供奉人物祠庙,除了孔庙,应该就是山谷祠了。那么山谷是谁?宜州人和江西人都不会陌生。他就是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著名的文学家、大书法家、江西诗宗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戎州、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于小南楼。因其带起的文教影响力,历代官府均建葺祠院祭祀他。《宋史·黄庭坚传》记载:“初游潜皖山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故所建祠堂,沿用名号山谷祠。山谷祠可作宜州兴教的一面旗帜,至今新建有祠,供人瞻拜,所以传承宜州文化,有必要挖掘山谷祠的历史意义。
经检索,全国山谷祠有四处:宜州山谷祠(在今广西宜州市会仙山景区)、戎州山谷祠(在今四川宜宾市,原名涪翁祠,后改)、分宁山谷祠(在今江西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内),安庆山谷祠(在今市区内,原名山谷书院,后改)而宜州建祠最早,《庆远府志》记录非常详细,与大家分享一下。
《庆远府志》记载:“黄山谷祠在府城关外,西竺寺南,祀宋太史黄文节公庭坚。宋淳熙初,知宜州韩璧创建。”就是说山谷祠是南宋宜州知州韩璧于公元1174年创建的,而同时代的杰出诗人杨万里在《诚斋集·宜州新豫章先生祠堂记》写到:“宜州太守韩侯璧,直谅士也。初抵官下,他皆未遑,首新山谷先生祠堂。葢山谷之贬宜州,崇宁甲申也。馆于城之戍楼曰小南门者,明年卒焉。后人哀之,即其地庙祀之。。。。。。然居向湫隘,屋庐坏隤,俎不成列,拜靡厝躬。今侯戾止顾瞻而矉爰出其闉。距城不遐,得地。。。。。。立屋六楹,以妥神居,刻木肖像,是祀是享。”-------显然,在韩知州之前,已经有重情重义的宜州人在黄庭坚卒所(喧寂斋)立庙舍祭祀山谷了(清庆远府权知府事同知查礼《重修黄文节公祠记》曰:“州人思不能忘而尸祝焉”;清广西巡抚谢启昆【修祠记】曰:“先生既率,宜人祀之于南楼。。。。。山谷先生之祀于宜也,六百有余岁,查公尝以张丹霞配食固宜,然建祠实始于韩而南楼之祀更在韩前”),且因庙舍狭小简陋,参拜不便,韩知州只得另择地(离喧寂斋不远,同在城南关外)建祠而已。
其中乡绅黎家(山谷到宜州的最早住家)由于是黄庭坚同榜进士黎志的族人对山谷感情最深,山谷逝世时(公元1105年)黎家是宜州最伤感的,黎氏收藏有很多山谷手迹简帖,连院亭名字都是山谷命名的。一百一十年后(公元1215年),即韩璧建山谷祠后四十八年,旧祠已圮废,宜州教授权州事张自明在黎家旧址(已卖给谢家、秦家,位于穿城而过的龙溪上)新建龙溪书院,他在《龙溪书堂记》记载:“始公既羁于南楼,黎氏不忍,以其居属他姓,遂易之为亭请名于公,公以环亭多美石,旧名宝华,乃题之宝华亭。黎氏又设公之像于亭而严事之。故旧像藏之黎氏,旧匾藏之秦氏,一百一十年矣。”祭祀山谷的新祠就在龙溪书院中。实际上,当时宜州士人看到旧祠倾废,就想在城南南山龙隐洞建祠祀山谷,张自明在龙隐洞勒石记载:“嘉定七年冬十有二月初六日,盱江张自明来游……宜士周忠信、韦安雅、唐总龟、、、、、、韦文虎、梁传才、莫惟醇、秦楚才度作山谷祠堂于洞口,使道士梁师坚奉祠事。”作为主管教育出身的张教授自然想得更远,他主张建龙溪书院,把祭祀大文豪黄庭坚与教育宜州学子相结合,最大化地发挥黄庭坚的精神力量,可以说是利国利民伟大贡献,后来清代庆远知府商盤还为三贤祠写诗歌颂他:“有功在祀典,俎豆历千年。谁识三公外,俞张亦大贤。”(案:三贤指宋黄山谷、余靖、冯京,俞指请山谷书《范滂传》于壁的宜州通判俞若著,张即宜州太守张自明)。龙溪书院立有《龙溪书院记》、《龙溪书院图记》石碑,今存。
可以想象,古代山谷祠都是砖木结构,建筑物寿命有限,加之宜州兵火不断,后来的官员想法不一,若不迭加修茸,圮毁是必然的,宋末无知的蒙古兵一到,山谷祠就不复存在了。到了明代中期,才有重修(原址)记录,《庆远府志》:“明知府周一清、姜绾先后重修,嘉靖二年,知府王显高撤修祠宇。六年,知府叶藟重修。”不幸的是,明末满清“国初兵燹蹂躏而祠废,其祭田院基悉为土豪侵没,问向之所谓宝华墨池诸貹尽归邱墟,鞠为茂草矣。”,可以说古迹命运不堪。
到了清代顺治年间,还发生一件令宜州乃至中国人激愤的事,那就是庆远知府赵玉麐监守自盗,强行将黄庭坚的真迹石刻借据、简帖挖走,以至今日绝迹人间,可恨至极!汤德崇【山谷居宜州帖跋】略曰:“山谷黄先生羁管宜州,旧有借钱帖简士夫帖刻石置楼上,字画宛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后为署郡守赵玉麐(同麟)舟载去,宜人至今憾之。嗟乎!先生之可传者不独一帖也,而一帖之微尚使人珍之重之思慕之,如此不幸斯帖为赵郡守取先生真迹,不公之天下而私之一已。至先生所书《范滂传》,赵忠定得之宝置篋中。嘉定壬申忠定之子崇宪守九江,刻石郡治,今其尚存乎?倘有力者摹而镌诸石,置先生祠堂以传先生之所不尽传,则简帖虽亡而不忘也。”万幸山谷所书《范滂传》得以留存至今。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府苏世禧、宜山知县陈学海重修。乾隆十八年,查礼重修。嘉庆六年,巡抚谢启昆牵署知府宋开衡重修。但在咸丰年间被石达开的太平军当为平地。同治三年,庆远府乡绅捐款重建,又被叛乱的山贼烧毁。光绪四年,知府董学履再建山谷祠,并在祠中镶嵌“黄山谷先生自作像赞”石刻,但今天祠中山谷自画像,已非文物古迹了。
这些,就是有资料可查的古代宜州山谷祠存在遗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