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模型与模型化
华尔街日报热文:模型将主宰世界

华尔街日报热文:模型将主宰世界

作者: Deepfishes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08:40 被阅读6次

导读:模型 (model) 概念的使用非常广泛,在当下的热点中,计算机神经网络被称为模型,大数据应用算法也被称为模型。史蒂文·科恩和马修·格拉内德在华尔街日报撰文,主张“模型驱动业务”(model-driven business) 将是未来商业形态的主流。其模型大致可理解为指人工智能/大数据支持的业务决策/支持模型。这篇文章一度成为华尔街日报在线热文,引发不少评论和分享。这里编译了一个概要。其中的配图则是编译者另选的,来自“模型驱动机制”(model-driven mechanism, MDM) 的最早提出者 (见此文)。这个图基于MDM揭示了所谓“模型驱动”的基本要点;尽管其并非直接针对本文的用例,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模型是如何实际地“驱动”一件事的——例如开发过程 (MDA/MDE),应用系统 (MDApp),或本文所述:业务。

在过往一段时间,软件革命改变了生意。下一步的主角将是模型。如果说软件吞噬我们的世界,模型则将成为主宰。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从来不乏炒作,但模型才是这些工具背后真正的力量之源。模型是决策框架,其中的逻辑由算法从数据中导出,而不是由开发人员显式编程或靠直觉决定。模型一旦建立,还将以人工无法企及的速度和复杂性进化。

模型驱动业务 (model-driven business) 用模型为其业务流程中的关键决策提供动力,创造收入或成本效益。建立这样的系统需要一些新的机制,通常基于软件。首先是数据搜集,通过对数据和模型本身的处理创造(新的)模型。另一种机制用来交付模型,或基于模型行动。

模型驱动业务是对数据驱动业务的超越。数据驱动业务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业务决策;而模型驱动业务则围绕持续改进的模型建立系统,模型界定了业务。在数据驱动的业务中,数据辅助了业务;在模型驱动的业务中,模型就是业务。

模型如何能驱动业务?将这个图中的“目标 (执行) 体系”换成业务 (运营) 体系,就得到一种答案。要点在于模型与建模知识、作用机构三者的分立与协同关系,和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模型的动态循环。图示取自:余彤鹰,暨南大学讲座文稿,2007 (编译者配)

模型驱动业务的崛起影响巨大。从业务的角度,我们看到五个关键点:

  • 首先、企业价值的成长将愈发基于其创建数据的完整性,而不仅仅是数量。且数据是闭环的,即基于模型做出建议之后的数据,将被捕获并用于改进模型。
  • 第二、目标就像是飞轮或良性循环:模型改进产品,产品得到更多的使用,新数据进一步改进产品。模型驱动的改进是一个近乎无摩擦的持续改进过程,发生在更高效的运营与改进决策表层之下,自我加力,而不是由人类的判断和进步驱动。
  • 第三、与软件崛起时代相比,在这场战役中,在位者将成为更强的竞争者。这是因为他们通常拥有大量初创者没有的数据。
  • 第四、正如传统公司所必须的深入管理能力、软件时代公司所需的软件开发与运维能力,想要变得更模型驱动的公司将需要建立新的模型管理能力——包括开发、验证、交付、监控模型以创建新的关键竞争优势所需要的人、流程和技术。
  • 第五、企业将面临新的道德和合规挑战。随着数据变得愈加全面和重要,消费者对其过度使用或滥用的担忧也在同时增长。模型本身会引发一些复杂的问题。例如,当做出重大决策时(比如诊断疾病、提供贷款或大学录取),模型需要保持何种精确度标准?公平、义务、或透明等即是商业问题,也是哲学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客户信任,招致重大社会责任。

软件继续吞噬世界,昨天的优势在今天就是桌面上的筹码。在角逐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模型驱动型的公司将会加速脱离这一群体,因为软件已经变得无处不在。正如安德森的预测,过去7年软件是赚钱的好地方。在接下来的七年,我们的赌注是模型驱动业务。

原文:史蒂文·科恩, 马修·格拉内德
https://www.wsj.com/articles/models-will-run-the-world-1534716720

(译文原发于微信公众号区块链共业号,这里增加了配图说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尔街日报热文:模型将主宰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rh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