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反智”?
很多人可能无法清楚地表述它的意思,但大致也能够意会到它所传达的内涵。
反智,简单来说就是对知识的怀疑和对知识分子的鄙视。“反智主义”一词,因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于1963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而走红,该书于1964年获普利策奖,至今仍在美国传媒界有不小的影响力。
在这本书中,霍夫施塔特试图探讨的,是普通美国人生活中盛行的一种反智文化,其特征是贬低理性生活,拒绝独立思考,怀疑乃至仇视被称作知识分子的人。霍夫施塔特将具有这些特征的态度、思想、行为或文化称为反智主义。
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反智主义》为何又突然大热?我想正如王希教授在前言中所说:除作者名气和该书曾获普利策奖之外,近年来美国政治的乱象,恐怕也是原因之一。特别是前总统特朗普,在4年执政中,刮起一场反建制、反精英、反全球化的政治旋风,搅得美国和世界不得安宁。
当人们重新审视这些政治和社会乱象时,惊讶地发现,霍夫施塔特在半个多世纪前写下的一些文字,甚至可以一字不改地借用来描述当下的美国。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对我来说,并不算一本好读的书,因为它需要你对美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1】
在本书中,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方面来阐述:宗教、政治、商业文化、教育,对“反智主义”在这四大领域中的形成与演变,做了详细的叙述,揭示了反智主义如何广泛地渗透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如何不动声色,但持续不停地塑造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首先,宗教领域。
美国精神是由近代早期新教教义塑造的,宗教是美国智识生活的第一个赛场,也因此成了反智势头的第一个舞台。
早在殖民地时代,起源于英国的清教主义,便在北美殖民地得以实践和发展。清教徒在自己的祖国遭受迫害,因对英国严酷的社会现实不满而移民到美国,他们希冀按自己的意欲信仰上帝,致力于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重视伦理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清教徒牧师是美国历史上最称得上知识分子统治阶层的,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是与掌权者关系最密切的知识分子阶层。
而随着18世纪30-40年代大觉醒运动的到来,美国宗教的清教时代画上了句号,福音时代拉开了帷幕,以福音派为基础的奋兴派牧师乘机取代了传统的“智识派”教士。
进入20世纪之后,福音教派也产生了内部分裂,并发起一系列“反抗现代化”的运动,美国人因此并带入一种反智主义的陷阱之中。
总之,霍夫施塔特的研究显示,殖民地和早期美国的宗教教派之争,正是反智主义在美国的源头之一。
【2】
第二,政治领域。
霍夫施塔特指出,在美国建国之初,智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问题,那时的领导人就是知识分子,尽管这个国家的民主在发展,其国事依然主要掌握在一群贵族精英手中。
但随着政党政治在19世纪初的兴起,“大众民主”取代了精英政治。
到19世纪中叶,绅士阶层无论在选任岗位,还是委任岗位上,都沦落到边缘位置,大体上已经疏离于美国的政治。
直到20世纪之后,知识分子才一方面作为专家,一方作为社会批评家,再次回归到美国政治的核心地位。
不过,这又刺激了新一轮反智主义的兴起。到了新政期间,知识分子与民众重新“和解”,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使得政府对专家的需求增加了。
而1952年、1956年的两次总统大选,艾森豪威尔大败史蒂文森,是反智主义对智识的压制;至1961年肯尼迪的当选,则似乎将老罗斯福在世纪之初展现的智识与性格的结合,带回到了总统政治当中。
霍夫施塔特最后总结,智识与权力之间关系的一个困难是,大家普遍感到,不管是与权力产生关联还是被权力贬黜无所作为,到最后智识的某些基本功能都会受到威胁。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支力量,智识所面临的尖锐矛盾的问题,源于它既无法认可自身与权力的结合,也无法接受自己被排除在重要的政治角色之外。
【3】
关于商业和智识,作者认为,商人的事业与知识分子的事业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内在分歧,二者致力于不同的价值体系,注定会相互冲突。
在过去的100年里,至少有3/4的时间,商业一直受到美国知识分子的蔑视,而商人自己早就接受了这一角色,以至于商业与智识的敌对,似乎已经是自然而然的了。
但另一方面,智识与商业之间的紧张关系,包含着某种尴尬的亲密。在美国,政府对艺术与学术的支持比欧洲少得多,因此文化发展经常需要依赖私人资助。
很多商人拥有财富之后,会模仿上流社会的文化,虽然大多只是附庸风雅,但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赞助与支持,美国的文化与智识生活必然会极度贫瘠。
商业与智识之间,发展出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共生关系,包括许多知识分子,实际在反抗着养育他们的商业家族。
【4】
最后,教育领域。
首先,霍夫施塔特指出,美国人对大众教育怀有执着、强烈、有时甚至是有些感人的信仰。
美国人是现代历史上继普鲁士人之后,第一个建立起免费公立学校系统的民族;在美国人最早的法案中,就有预留一部分公共土地,以支持学校系统的土地条例;包括从一开始,美国政治家就坚持教育对共和国的重要性。
但是,尽管美国口头上说要重视教育,但教育却表现出十分严重的缺陷。美国教育改革者的历史,似乎就是他们与不友善的环境斗争的历史。
霍夫施塔特还尖锐地指出,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改革,表面上来看是民主、激进的,但实际上却是保守落后的,极大地助长了中学教育领域中的反智主义。
此外,作者还专辟一章,讨论了美国教育改革领袖人物杜威的教育理念。
总之,读这本书时,你可以时时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思考的深刻,可以从他关于“反智主义”危害的警告中领悟到一种难得的先见之明。
虽然是本不太好读的书,但确实值得一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