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的第二篇文章是左传的《周郑交质》,故事是这样的。
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当时任天子的周平王软弱无能,一方面他不得不依靠郑庄公处理朝政,却又对號公十分相信,想让他代替郑庄公处理朝政。
郑庄公知道这件事后,对周平王特别不满,周平王非常害怕,赶紧向郑庄公解释说,他没有这个想法,为了取得郑庄公的信任,他和郑庄公互换人质,让周太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而郑公子忽则到周朝来做人质。周平王死后,他的孙子周桓王继位,周桓王也想让號公代替郑庄公当卿士掌管朝政。郑庄公知道后大怒,派大夫祭足领兵马,到周朝的温地收割麦子,并全部运送到郑国。到了秋天,祭足又带领兵马到周朝成周把那里的谷子全部割掉,运回郑国。从此,两国之间的关系愈加恶化,彼此间结下了仇恨。
这篇文章全文先讲事实,再进行评论,是《左传》的典型写法。议论以“礼”信”为中心,引经据典,辞理畅达。
故事里有一句话我颇有感触:“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意思是“诚信不发自内心,交换人质也没有益处。”
诚信为本,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也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最近有一件事我感触颇深。我加入一个购物群,群主小媳妇每天的销售量惊人,一个上午卖掉3000多斤活螃蟹,而邻居几篓子螃蟹到了下午就死在货摊上。我同事那天谈起她:“她一点不熊(骗)人,我那天让跑腿给我送几只给我妈,我妈上称一称,一两不缺,满黄肉鲜真好。你自己不用去,下单就好。”确实如此,人家的货包邮到全国各地,哪有不畅销之理?
同时,我又想起又一件事。爱人以前的一个老同事关系一直不错,生意做得不小。前两年给我们借钱,拿他家的房子来做抵押。后来才得知他所有的资产都押到了银行,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成了地道的老赖。
诚信是人的生命,没有诚信,就没有活路,没有未来,必将是死路一条。空头支票,不起作用的承诺又有何用?生活如此,事业如此,小家如此,国家也应如此。古代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会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