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于 2012-10-14 21:02 阅读(36)
1——满夜的月光
中秋之夜在我们一路疾走狂奔的自驾游中慢慢降临了,那漫天的月光如影随行,月亮走,我们走,月亮不走,我们也要走,领队“书记”,在终点扎尕那预备好两只羊,四只鸡,还有月光party需要的各种装备,还有“耗子”车上的拉斐美酒,诱惑着我们早点到达。800公里的路程,有350公里的山区公路,攀援崎岖,我们三辆车谁也没有去过扎尕那,从晚上11点开始,海盗兄弟一直说还有最后1小时就到了,一直说到第二天凌晨7点,突然就看到了书记的帐篷和熄灭了的篝火。
一路走来,我们无暇欣赏中秋的月光,只有通过车上的全景天窗,晒一下月光,也不枉月宫主人这夜的恩赐。从月上柳梢头,到淡云遮月连天白,再到月落乌啼霜满天,很有幸,我能看到这满夜的月光,“千里共婵娟”已是奢望,伊人的梦是否也沉浸在这清幽的月光里。轮换司机的空档,走下车来,仰望这月朗星稀的天空,空旷的山谷笼罩在月光下晃如幻境,小溪水倒影着明月,金属漆的车身倒影着明月,我知道的我的眼也倒影着明月,我本将心向明月,怎奈明月照沟渠,一些俗事不去想了,领导的赏识犹如这普渡众生的月光,见仁见智而已。
海拔3000多了吧,我深呼吸了几次,感受了空气的清新,不知道是这月的芬芳,还是你的发香......
2——扎尕那,我来晚了
“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让我震惊,广阔的森林就是一座植物学博物馆,绝对是一块处女地。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 --约瑟夫。洛克(约瑟夫·洛克,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人类学家,西方研究纳西文化的鼻祖。上世纪20年代来到中国西部,在汉藏边缘地带生活了27年,采集了上万的珍稀动植物标本,拍摄了几十万张照片,写下了几百万文字,在当年轰动了西方,也为中国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早上简单吃了一点东西后,我们就扎帐休息了 ,睡醒了上午11点多,正是午餐时间,我们吃着炖肉、烤鸡,大快朵颐,收拾好帐篷,打扫好卫生,我们集合完毕合影留念,然后出发去我们行程的第一个景点——迭部的扎尕那。
那美景瞬间就把我震撼了,那草甸、那木屋、那松林、那岩石、那溪水在蓝天白云下是那么的静谧而又光彩四射,我不停的按着快门,一处风景我会拍好多张照片,因为阳光在浮云的遮罩下不停变换角度,是这这片神奇的土地也在不停变换各种的风采,是在梦里、是在画里才能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
季节的原因我们看到的是这里藏民秋收后的景象,据说这里的风景7、8月份最好的,视觉满足的同时还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心里念叨:“扎尕那,我们来晚了”!
由于山体滑坡阻拦的路程,我们不能看到这个景区的全貌,只能折回去下一站——郎木寺,一路景色迷人,我们一直走走停停,欣赏甘南旖旎的风光,到了目的地,只能看到郎木寺晚霞中的余晖了......晚饭后我们一直寻找露营地点,有两次都是当地人告诫我们这里扎营不安全,晚上凌晨2点我们扎营在碌曲县城的马路牙子上,烧烤喝酒聊天之后已是大后夜了,下起了小雨,淋湿了我所有的鞋子(登山鞋、布拖鞋、休闲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