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年轻的夫妇家中养了一个婴儿和一条狗。一天,男主人从家中回来,发现他的婴儿宝宝的一只手臂断了,而那条狗的嘴里布满了血腥。于是,男人发怒了,他马上拿起菜刀砍死了那条狗。于是,当他刚刚砍死那条狗之后,却发现旁边有一匹死去的狼,狼的身上带着伤,口中含着婴儿的断臂…… 男人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但已经晚了……于是,他认真地,小心翼翼地埋葬了那条狗,那条被误杀的狗。 在现实生活中,若人们遇到此事,很多人都会和故事中的人做出一样的事情,因为,很多人的通病就是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人们常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其实,正如化妆品是给人的外貌化妆的是一个道理,很多时候,人的言谈举止是给人的心化妆的。而又有几个人会像《暮光之城》中的男主角那样,懂得“读心术”呢?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心地善良、纯洁无暇,却因为为人不够有城府,言谈不够委婉,而不受人欢迎;薛宝钗心中虽有“阴险”的一面,却因社交手段够圆滑,而受尽了人的喜爱。一次,宝钗无意中偷听到别人讲话,却嫁祸黛玉偷听。结果,人们就都真的以为是黛玉偷听了。而“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又有几人知晓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心呢?到头来,潇湘妃子便和上一个故事中那条善良的狗是一个下场了。 现在的80后、90后,很少有人喜欢《红楼梦》,但有很多人很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其实,同胞们在看书中、剧中打打杀杀的热闹的同时,亦不妨挖掘一下其中的道理。作为剑桥大学博士的金庸前辈,笔下的人物形象不仅使人大开眼界,而且也诠释者很多人生道理。 《射雕英雄传》是大家很熟悉的一部金庸小说。里面正义老实的郭靖、聪明可爱的黄蓉,古怪的黄药师,阴险的欧阳锋、杨康,都给观众朋友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欧阳锋、杨康等人杀死郭靖的师傅江南七怪,并嫁祸黄药师。之后,除了黄蓉以外,所有的人便都以为是黄药师杀的人。黄药师心地很善良,但因性情古怪,便一向无人理解,所以郭靖、全真七子等人竟要与黄药师为敌,给江南七怪报仇。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扮演者郭靖的角色,所以会有很多“假善良”的杨康得逞,有很多心肠好却不善交际的黄药师被误会,也有少部分想黄蓉那样明是非的人,因生不逢时,而怀才不遇。 如果说金庸小说不能仅仅当消遣来看,其中也有人生哲理的话,那么琼瑶的小说亦是如此。琼瑶的剧本捧红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演员,她们能红,也与她们在剧中扮演令人喜爱的正面形象是分不开的。而剧中扮演容嬷嬷的老演员李明启,走在大街上却被扔东西,还被出租车司机拒载。但实际上,演戏和现实生活又怎能相提并论呢?李明启扮演的容嬷嬷是深入人心的坏,但那又怎能代表现实生活中的李明启?为什么人们看事物只看表面呢?李明启便是生活中不被人理解的黄药师了。 高中的哲学政治课上,同学们经常一起背诵着原理和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但同学们会把这些话用在答题上,却有几人用在生活上了呢?为什么很多人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由于人们对一些专业知识的缺乏加上过度自信,从而转向自傲所致。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历史老师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学校招聘历史学科的年轻教师,面试时,要求每个应聘者上台讲五分钟课。坐在讲台下听他们课的有五个人,其中有四个人是学校的领导,只有一个人是历史学科的骨干老师。有一个小伙子,上台讲了《洋务运动》一课。他的开场白很好,只用两三句话就点透了洋务运动的精髓。但是他由于有些紧张,在台上显得很不自信。还有一位小姑娘,她在台上讲课专业知识很不严密,但显得很自信,很招人喜爱。于是,四位领导都被她的可爱吸引了,校领导当然听不出她讲课的漏洞,但只有历史骨干老师一个人听出了,那又有什么用呢?4:1,小姑娘胜了。之后,这位小姑娘在给学生讲课时,有很多最基本的知识都弄不清,但这又怎样呢?领导都喜欢她、提拔她。为什么学校领导会听不出知识的漏洞?因为他们专业知识不足还盲目自大,觉得自己是领导,自己就对下面的每一位老师都百分之百了解了。《参考消息》上有一篇文章,是西方媒体对中国学校的报道,其中就提到了中国学校的领导安排,是关系成分大于专业知识水平的。正是如此,“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校长被表面迷惑时,下属便说好话添油加醋,领导听惯了恭维当然会使自满情绪膨胀,这就是所谓的“领导的一句错话、谎话被传了一千遍就成了事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英国, 中小学的校长都是剑桥博士,而…… 二, 由于某些原因所致,有很多人缺乏探索真理的精神,他们最相信的是“某人”而不是“某真理”。在这“金钱与权力狼狈为奸,文明与野蛮握手联欢”的社会,又有谁敢大声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呢?…… 教育制度和陈腐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间难以更改。为什么很多成功的人孩提时代都是老师看不好的、同学讨厌的人呢?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学生时代抽烟酗酒,如今却为历史的鸿篇巨著增添了粲然的一笔。因为大多数老师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在班级表扬成绩好的学生,而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也不知对错,就跟着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有些班主任,想让自己喜欢的学生也受到全班同学的喜欢,自己讨厌的学生受到全班同学的厌恶。再加上这些“被讨厌”者之中有的人有林黛玉、黄药师、李明启那 样的性格……想要让新鲜的血液取代陈腐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就像商鞅变法,先是商鞅被车裂了,然后他的制度才被认可;就像伟大的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起初并不被看好一样;就像梵高死后多少年,他的作品才被认可一样。为什么有时有几千年历史的社会步入有几百年历史的社会强大?这与他们对正确的新鲜事物的认可程度有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又有几人能“洞明”着这是是非非? 针对这种“杯具”现象,该怎样解决呢?
首先,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要将传统文化和新鲜事物中优秀的部分“引进来”,从而修身养性,使自己更“明”。在一所名校的课堂上,老师拿着一个漏了冻的杯子提问来自日本、德国、中国和美国这四个国家的同学。老师说:“我给你们一百美金,让你们解决杯子漏洞的问题,你们该怎样解决呢?”中国学生说再换一个杯子,德国学生说用焊接技术接上,日本学生说拿一样的材料补上。而美国学生说,他自己没有办法,但他会那其中的五十美金,征集各种办法,并从中选出最好的办法。当时,老师最看好的是中国和日本的学生。但多年以后,中国和日本的学生很平凡,而当年的那位美国学生如今是微软公司的富豪之一。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的广泛征求意见,而不是通过自己对现象的看法,就将万事决定。 其次,人们要有敢于发现真理,挑战权威的精神。 接下来,人们应自信,但不能总是那么骄傲地认为自己所有的看法都正确,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谁知“眼见也有三分假”。《三国演义》里,曹操曾因没看透本质,误听了蒋干的话,而将他的两名水师大将杀害。但伟人就是伟人,事后他发现了这是周瑜的圈套,而在现实生活中,恐怕少有人会发现吧。 不仅仅是华夏大地,西方社会的人,有时也被表面迷惑。一次,西方某国某话剧院正在演话剧,其中一位演员演反面角色演得太像了,之后竟被观众打死了。观众都分不清演戏和现实了! 最后,人们应探寻既能保持心地善良,又能取得成功的方法。《红楼梦》中的贾探春就是这样的例子。她是曹雪芹笔下完美女性的缩影。可惜生不逢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知这样优秀的人才是否会生不逢时。记得我上高一的时候,我们在哪儿摔倒了,就要在哪儿站起来,我相信,像贾探春那样优秀的人,一定会有一天,能借善良和才智,勇敢地斫平荆棘,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的。祝福那样的人们。
世界上永远存在这样一类人,他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他能够挣脱时代对他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这一类人被称为英雄。
那么问题来了:社会即将分层,阶层正在固化,而你,能成为英雄吗?
透过现象看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