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文武双全的曹霸在"安史之乱"后流亡成都,杜甫几经寻访与其相见,留下这千古名句。
韩干是曹霸的学生,韩干的马出神入化,堪称中国有史以来画马的最高水平。
韩干传世之作《照夜白图》,“照夜白”系木桩之上,昂首嘶鸣,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
其用笔简练,线条有劲,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这样盛赞韩干之师曹霸。遗憾的是,曹霸的画作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我们只有通过杜甫之诗作来一窥其画作的神妙了。
2)
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以白描手法画了五匹骏马,每匹马后有宋黄庭坚题字,五匹马的名字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
他应用了唐代吴道子时代的白描,虽不着彩色,仍可从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各不相同的质感。
3)
郎世宁于1715年来到中国,历经康雍乾三朝,他所完成的《百骏图》,这些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千姿百态。
他运用中国的毛笔、纸绢和色彩,却能以欧洲的绘画方法注重于表现马匹的解剖结构、体积感和皮毛的质感,使得笔下的马匹形象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凹凸立体,与传统中国绘画中的马匹形象迥然有别。
4)
提到画马,徐悲鸿先生的《八骏图》首先映入我的脑海。
先生画马多数为水墨,所画马多为立马、奔马,多画瘦骨嶙峋的战马。
马没有马鞍和缓绳,它们在宽广的原野上狂奔,坚韧、奔放、骁勇、英姿飒爽。尤以悲壮为基调的马儿驰骋沙场,或渴望驰骋沙场。
世人无不感叹:悲鸿之马,实为力马,其力在马身之间,力在神韵之上也。
5)
马儿前蹄一跃奔腾向上的画面常常闪现在脑海里,与大儿一样属马的好友朗月的故事涌上心来。
朗月的父母于八十年代后期参加工作,当时的物资系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单位。母亲在财务部门当会计,父亲是物资供应部门的副职。
十来年顺风顺水的生活被下岗热潮倾覆,朗月的妈妈做了钟点工,朗月的爸爸高不成低不就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朗月曾超级羡慕同龄人怎么可以天天吃上开心果,怎么人家别的孩子的碗里顿顿可以有小片小片的肉肉。
老天总是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打开一扇窗户。朗月至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画画能力,初中高中凭借画功一路遥遥领先,成为厦门大学的高材生本硕连读。
朗月承接了父母为人处事大气磅礴的一面,高中同学到厦门玩耍他会把他的积蓄和盘托出直到分文全无。
男孩子的大气和才气吸引了在同校任教的女孩,毕业两年后双双坠入爱河,目前他们的小宝正在幼儿园大班上课。
朗月的父母随行照顾孙子,一家人和和睦睦,全然与过去的窘迫生活诀别。
"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钢枪紧握战刀亮闪闪,祖国的山山水水连着我的心,绝不容豺狼来侵犯……"
蒋大为老师那熟悉的声音响彻耳畔,脑海中浮现草原上策马驰骋的壮美画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