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胡言乱语

胡言乱语

作者: 默冬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07:48 被阅读0次

被蚊子咬醒。

毕竟饿了几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饥不择食在身体不同部位到处钻探,有悖蚊伦,人畜共愤之行径!

目前毫无困意,索性留点只言片语。

国庆放假带了一本说王阳明的书,之前断断续续看过两三本类似的,不过内容泛泛,无非是生平介绍,加上作者自己主观杜撰的心理活动私货,想来也是凑凑字数多赚点码字钱吧,作为通识读本和饭局谈资倒是绰绰有余了,不过,现在人需要的就是点到为止的装逼需求和不需思索的高效知识嵌入,所以“畅销书”才能大行其道。

但熊逸这本比起“畅销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本打算三天读完,没想到回家后饭局、惯蛋、篮球、走亲朋好友诸多活动又是打乱了原计划,当然给自己找理由不读书不写作业是长期以来本人乐此不疲地追求。

好了,铺陈结束。

本书还是不落俗套的以王阳明生平时间轴展开,不过作者在“儒释道”均有涉猎的功夫,会时而在文章中穿插观点,历史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其形态多元,不过很多都能寻觅到相同本源,又可以在某个时间点殊途同归。施展在《中国史纲50讲》中说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变革即唐宋之变,由豪族社会转向平民社会,恰巧儒家体系的理学、心学也是从此开始,北宋由周敦颐奠基、二程分出两条体系,程颐到朱熹为程朱理学,程颢、陆九渊、王守仁(王阳明),陆王心学,两种学说分庭抗礼。理学认为要格物致知,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然后自然是能到一个道德标杆程度,心学则认为道德独立于知识,必须向内求,即“励志为圣,内求良知”。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出现了!唐朝时期禅宗也由神秀和惠能分出北宗和南宗,北宗主张渐悟,南宗为顿悟,禅宗的南北宗在对外上高度一致,比如相比较净土宗每天念诵“阿弥陀佛”即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禅宗认为自己就能成佛一步到位干嘛还要去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虽超六道轮回,但最低果位为菩萨,即觉他,比起无上正等正觉的佛,在学历上要次一级),北宗讲究渐悟,参禅打坐,直至悟道成佛。南宗讲究顿悟,撇去形式,瞬间顿悟成佛。往上推至禅宗来源,也是佛祖说法时候,问众弟子是否懂了,只有摩诃迦叶拈花微笑,(传说中的确认过眼神plus版本)于是禅宗的宗旨也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又来了!孔子也和曾子确认过眼神的事情,孔子对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也只是“嗯”一声(这个真的不腐,此处为没有表情包无法表达区域)。

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这种思想变革发生在唐宋,我觉得与施展老师说的由豪族社会往平民社会变迁十分契合(没有考证,纯推理)。中国古代政治阶级形态实质笼统分层为皇权、贵族、平民,贵族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让皇权仅仅是一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角色,其重大事项由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因为皇权不控股,自然很多地方需要向贵族妥协。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这种贵族体系瓦解,平民通过科举成为新官僚集团与皇权联合架空旧贵族话语权。平民和非世袭阶层读书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需要理论指导,儒家理学、心学和佛教禅宗自然登堂入室,因为其核心都是个体能成圣贤或者成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巨大的激励和赤果果的诱惑,而且巧合的是历史上都是优先选择了儒教的理学和佛教的北宗,这个我个人理解是因为迎合了皇权可支配性,在“格物”和“渐悟”,才有可能往里面夹杂皇权所希望让你看到的东西,一下子顿悟了,还是自己的功劳,那对皇权来说真的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以上并非中国特色,罗马帝国的戴克里先镇压基督教和其他异教徒,到了他儿子君士坦丁却接受了基督教,倒不是因为双鱼座的君士坦丁天性温柔可人,而是底层平民信仰上帝不纳税、不服兵役等行为严重阻碍帝国发展,皇权向底层妥协产物。当然西方和中东因为一神教的逻辑和中国“儒释道”本质上是无神论的逻辑是不同的,所以教廷势力可能对于西方来说更是体制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中国的“儒释道法”更像是皇权附庸,这里展开比较复杂,不再赘述,以后有机会再说。

天亮了,睡个回笼觉了,早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胡言乱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wk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