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大学光阴,回过头来看很短,但当时却感觉很长,因为学习的日子其实挺苦挺累。
四年的短暂时光,却会影响你一生的运行轨迹,并将自此的思绪和牵挂与之紧密相连,这就是母校情结。
我的母校,西南交通大学,与之结缘纯属偶然。可一旦结缘,便从此相牵。
当年的误打误撞,走进了自己一无所知的大学。初入校门,看到学校周围起伏连绵的群山,校园里高低不平的沟坡梁岔,农夫赶着水牛从校园里穿行,村姑、妇女们背挎着鸡鸭鱼肉和蔬菜在校园里叫卖,与想象中的学府殿堂相去甚远,好生失望。
未几,了解到学校的前世今生,也为她辉煌的历史成就所惊叹!历经磨难,百折不回,弦歌不辍,正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学校历史的真实写照。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过程不也是需要这种精神吗?!
当年兵荒马乱的抗战时期,母校栖居贵州平越深山坳里,一个班里就能培养出三位院士。现在我们身处和平环境,在幽静的深山里难道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地学习吗?
思想通,行动明,既来之则安之,学好本领才不负自己、不负母校。母校的学风很好,大家都很努力,就这样,踏踏实实地度过了四年的修炼光阴,为走入社会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感恩母校!
那时候,大学生统招统分,毕业后就可以作为天之骄子而步入社会,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而不论你走得多高飞得多远,学识、本事和事业的根子就扎在了母校,思想深处就刻下了她深深的印记。甚至在你和周围人的潜意识里,你被打上了母校的标签,你的一切都与她所关联着。
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近四十年来,母校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心。我时刻惦记关心着母校,为她的发展变化自豪荣光,为她进步缓慢而担心焦虑,更为她退步衰落而惋惜着急。
每当在电视和媒体上看到母校的信息我就异常兴奋, 情不自禁地与家人、同事和朋友们分享。有了互联网后,更是每天都要去学校的官网上浏览打卡,从不懈怠,以至于学校的大事小情我都耳熟能详,也许比在校的很多师生都要了解得更多更细,算不算赤子之心啊!
几十年来,每每谈及母校的名字,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
“西安交大毕业的,厉害啊。”你只得再次缓慢清晰地重复一遍:
“我是西南交大毕业的。”
“西南交大也很厉害,高铁,很厉害!”
每当此时,我的心中多少会有些许酸楚或落寞,难道是校名读音太相近?尽管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我们也接触了无数个学校的毕业生,也从来没有觉得比别人差什么。但就是这样,社会上就有这样的认知,在人们潜意识里,母校就被打上了“铁道”的标签。
真希望有一天,人们能把这样的笑话反过来讲。当然了,五校一家,同宗同源,希望交大系一起进步。
就是这样,母校你可以留恋、思念、抱怨,但你不允许别人轻看和亵渎,这就是我的母校情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