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南京师大附中考前模拟作文试题“补”解析
一、原题再现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补,本义指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补,可能是画龙点睛,也可能是画蛇添足……不同的“补”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二、审题立意
(一)关于概念
“补”的原始字义是修治破衣使完整,后泛指一切器物的修旧补损。现在虽然有补贴、滋补之类词语,已经不止补上缺损,而有增加、提高的意味,但仍然有一缺损的假设在。所以,材料使用的定义是精准的,不过最好叫核心义,不要叫本义。材料用“本义”,容易让人去想引申义,但其实这个定义已经高度概括,再引申也不出此范围。“本义”两字可以去掉。
“添上材料”这个特性让“补”有别于“缝”“接”“养”等修理类的概念,而“破损的东西”又为下面“画龙点睛”“画蛇添足”等结果做了铺垫。
(二)关于逻辑
“画龙点睛”,是因为有龙而无睛,补上之后,自然鲜活。所以,有缺而补,就会有好的结果。比如:亡羊补牢、拾遗补缺,勤能补拙,笔补造化,青山正补墙头缺……
“画蛇添足”,其实是“添”而不是“补”,所以这种情况是误认为有缺而补,或是为了补而假称有缺。名不副实,补出了累赘,补出了赘疣,自然不会有好结果。
(三)素材联想(化大为小)
道理一言而尽,但要写成文章,就需要落实“补”的对象,让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比如:
1、球场上的补位
球场上,队员各有位置,队形变动或者遭对手突入时,适当而及时的补位是团队默契的表现,但如果为了争抢机会,越俎代庖,就破坏了团队合作。
2、职场上的补缺
岗位空缺当然要补缺,事业发展需要新鲜人才,当然也要补缺,如果并无空缺,强行塞人,因人设岗,就浪费了资源,也不得人心。
3、造句上的补语
句子除了主谓宾作为主干,也需要定状补来让表达更充分,但如果只求修饰,堆砌辞藻,就反而使表意模糊。
4、小说上的补叙
为了情节完整,自然要补叙,但如果读者已经明白,就不必赘言,或者为了增加解读的可能,有点情节留白也无不可。
5、教学上的补课
学习掉队,就有必要补课;如果学校为了赚钱而补课,家长为了心安而补课,就会有反效果。
关于“……”
前面的正反两种结果是从“补”的对象是否真的有破损来推导的。
材料用省略号表示“补”还会有别的结果。
我们可以从用来“补”的材料是否合适的角度来思考。补入的材料不一定与待修补的东西完全一致,但一定要能共容且共同发生效用。比如女娲补天,要炼无色神石;医生补牙,用的充填材料是人造物质……
以我们熟悉的补考为例。补考用的试卷是否与第一次考试有同等的信度和效度?如果不是,那就不能叫补考,只能算是补个及格分。
还以补课为例。如果名为补课,其实是在搞应试,补习班和学校正课不相容,甚至理念相悖,只会有反效果。
我们还可以从“补”的行为对“补”者的影响来看“补”的结果。补锅真的需要勇气,补不好就会背锅。比如李鸿章是晚清第一裱糊匠,也是晚清第一背锅侠。
还以补课为例。学校要是用补课把学生时间全抓在手里,那学生考不好,学校当然要背锅。
关于命题
南师附中这次的模考题仍采用最近各地模拟卷常见的核心概念式。但各卷所选的概念基本为名词,如“眼光”“三餐”“主角”“人情”“文明”“认同感”,只是去年模考偶有动词“接力”。本题选用动词“补”作为话题,能调动考生思考其宾语,自然打开思路,是很成功的命题。
另外,在提出概念后,本题并未装模作样地提出多向发散,而是引导考生专门思考“补”的结果,增强了本题对写作的约束,有效防止套作。这种做法,正可补当下模拟题一味模仿高考题之弊。
值得一提的是,附中去年的考前卷作文题出得就很好,不模仿高考材料套路,但符合命题规律,而且成功押中了高考的“语言”:
“很多人都习惯在拍照后修饰图片,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真实的美。有的景观在修饰后方便了游览,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语言被修饰得更优美华丽,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质朴的本意。”
模考作文
缝补出的美好(高三11杭瑄娜)(60)
在那穷苦的岁月里,总有用一针一线缝不出来的美好。
“妈!我衣服破了,明天给我买件新的吧!”我一进门,便随手将一件衣服扔在了沙发上。
妈妈在厨房里忙活还未回应,坐在沙发一旁的奶奶便拾起方才我扔掉的衣服,自言自语道:“破得又不大,补补还能穿!”
便带着衣服慢慢踱回房间,我倚靠在门框上,无奈地说:“不就一件衣服嘛!奶奶你别折腾了,当心手!”
奶奶并未理睬我,自顾自地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落了一层灰的针线盒,又慢慢坐回床边,轻轻地拭去上面的灰尘,那动作轻得像是对待藏了数十年的珍宝一般珍惜,奶奶从中挑挑拣拣,找出一根细线何一根已经上了些许锈的银针,看得出这些东西已经像是上个世纪保留下来的了。
奶奶将手中的线在口里抿了抿,又在手中捻了捻,然后一手持线一手持针,对着灯光眯着眼,将眉头拧成个川字,十分吃力地才将这根线给驯服。奶奶又将针在花白的头发上刮了两下,才对着那个破洞进行一番补救。
一针扎进衣服里不带丝毫犹豫,麻利地将线拉直接着又是一针,银针穿过衣服伴随着线与衣服摩擦出的“沙沙”声,不觉间我已沉醉其中。眼前灯光虽很明亮,但总觉得四周昏暗无比,所有的光彩全都聚焦在奶奶一人身上。头发花白,眉头紧锁,神情专注,那个已到暮年苍颜白发可亲可敬的人啊!是多么的用心为她的小孙女缝补一件衣服,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缝补得不是一个破洞,而是用仅有的针线填补了时光里遗失的爱与温馨。
衣服上的洞在慢慢缩小,而我心里的暖意却在不停地扩大,直至填补整个心房。
也不知过了多久,奶奶仔细地扎进最后一针,慢慢地将线拉直,倾尽最后的力量打了个结,咬断了细线,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眉头的川字也随之而去,将衣服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满意地递了给我。那一刻,我觉得也许在爸爸小时候,奶奶也曾缝补过他的衣服,爸爸是否也同我现在一样觉得漫长的岁月里,即使穷苦,也因一针一线的缝补而变得温馨与美好呢?
当我转身离开房间时,余光瞥见,奶奶将那针线收好,将那盒子小心翼翼地放回柜子里……
我追(高三11崔祖娴56)
他的橡胶靴子踢起阵阵雪花,他跑到拐角处,转过身,双手放在嘴边,对我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的微笑久久留在阿米尔的心里,提示着阿米尔内心的亏欠,于是,阿米尔用一生对破损的心灵进行弥补。
当人的心灵有了裂缝,它便会在时间的推移下愈裂愈深。人们需要将裂缝填补起来,才能使人格更臻完善。补,是一个有形的过程,却带来无形的结果。心灵的补,是人们的自我救赎,通过补,使心灵的裂缝逐渐缩小……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拥有完美的心灵,人们难免与外界带来碰撞,有时,人们会伤害到别人,于是也在自己的内心留下了不可忘却的阴影。然而犯下了过错并不可怕,珍贵的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弥补。“真正的善良不是没有黑暗,而是在经历了黑暗之后仍旧选择追逐光明。”卢梭也曾用《忏悔录》的形式对自我进行批评与审视。而我认为,正是他的忏悔使他的心灵得到救赎,使他破损的心灵得到良知的愈合。
木心有言:“伟大的种子往往并不完善,于是世人只见其乖僻而不见其伟大。”而平凡的种子之所以成就未来的伟大,必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补救。
人们可以通过有形的方式对破损的心灵进行补救。寻找最初破裂的原因,并用行动对其进行补偿。阿米尔用关心索拉博方式弥补对哈桑的亏欠、伊斯梅在忏悔中归还了当初偷走的《帖木儿》并在克里居死后用心经营“岛上书店”。他们用行动对曾经的错误进行弥补,即使当初伤害的人已经离开,他们却仍然用有益的方式补偿着和其有关的一切。心灵的愈合必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会在无形中因为爱和忏悔渐渐缩小裂缝而不是一触即合。
只要你拥有弥补的勇气,对心灵的弥补再晚都来得及,只要坚定了决心去承认错误,去进行补救,便能使烈火焚烧的心灵重新得到滋养,悠悠地长出芽、开满花,丰盈我们贫瘠的生命,让它变得绝代芳华。
“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听见自己说,他在一群孩子中尽情地奔跑,得到了索拉博一个上扬的嘴角,便觉得冬天的第一朵雪花融化了……
“我追”……
阿米尔的潘杰希尔峡谷般大大的微笑背后得到的必是心灵补救后的满足。
补灯(张世璟54)
楼道里的灯“刺啦——”闪过昏黄的一瞬,又归于沉寂的黑暗。
我不甘心地又跺了几声,那灯泡也只是苟延残喘地放出一星点光。街上驶过辆车,车灯掠过楼道,更显得阴森森的。惮于黑暗,我借着这点光匆忙地奔上了楼,急忙把钥匙捅进锁孔,并狠狠地关上门以示我对这楼道的控诉。
算了,也就这几步路黑。我想到。
玩了几天这惊险刺激的“游戏”之后,当我再踏入五楼的楼道时,却惊奇地发现光正在摇摇摆摆地打在楼道上——一个老人正踩在板凳上,拿着手电筒一点点地修着灯,补着光源。我以为他是物业公司的,于是站在一旁看着,并帮他递拿工具,并不觉有什么。
之后,他关掉了手电筒,下了板凳,轻轻地拍了拍手,灯立即亮了,比以往的更亮。他拿过我手中的工具包,并笑着感谢我。我站在楼道旁侧,为了不挡住他下楼的路。
原来他是五楼的住户。
一时间,我突然不知所措起来,这灯坏了这么久,可我却从来没有想过去补它。楼下的小卖部就有廉价灯泡,我却只是忽略、无动于衷。明晃晃的灯照在我的身上,身后跟了自私的影子。我对那位五楼的老人更加崇敬起来。
后来我知道,老人姓赵,是来帮忙照看孙女的。他来自东北,也是东北人的性子,热情好客。上学下楼时遇见了他,还未及开口,他便先扯着嗓子喊道:“早啊!”,手里的油条也扬了起来,嘴咧得极开,皱纹像花似的开放在嘴角,刚晨练回来,精神抖擞,把我早晨还朦胧着的睡意驱散殆尽。
这是个特别老人,他好像永远这么乐观热情,楼道的清冷被他一人的热情填补了,也填补了我内心对亲切的邻里的渴望。木心在《少年朝食》中说:“念我一生红尘,就遇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而我想说,我遇到了一个似灯明亮的人,他填补了光源,填补了黑暗,填补了这个小区淡漠的人情……
他搬走后的几年,灯再次昏暗了。我想:该是我来补灯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高三11宋尹洁)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开春后的植物,褪去了冬日的银装素裹,伴随着绵绵细雨的补充,骄傲而挺拔地向世界宣告着他们洋溢的热情。
天街小雨润如酥。谦卑地补,促进了生命的飞跃。
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历经对世间细致入微的深刻洞察后,对自身不足的思索与再识。补的过程,应是缓慢而谦卑的,如吕蒙闭关读书,补充学识,终于白衣渡江,成千古美谈;如唐太宗包容纳谏,在帝王之路上弥补执政之失……于是,有志之士终究于补中受益,不失生命的谦卑底色。
这种缓慢的补,更是人的内心与外界的双向交流,见证着每一个个体在前进中不断调整偏离的轨道,正因如此,补的调和推动着人们找寻今生生存的意义。如陆游的诗句“时易变,鬓丝生,志难成。”多少热血男儿踏遍贺兰山,寻找可以补救民族之道来补充自身的壮志热情,这一反省与过渡的情景重构,或许是对“补”这一概念的最佳体现与诠释。
所以,补带给人的力量是熠熠闪光的战栗感,它的挺拔庄重指导着探索者们在一次次小修小补中拥抱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因此,一个时代无论如何狂妄,也不可能在修补中失去美的谦卑。面对广阔的时代飞速发展,学会补充内心、调节自己便显得尤为珍贵。这需要加强对自我内心空洞疲乏处的审视,以积极与欣赏的眼光弥补不足,如尼采所言“只有作为一种欣赏与审美现象,世界才会显得是有充分理由的存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修补破损之物,亦可成点睛之笔。
然而,既然补要缓慢,要谦卑,那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补的程度与时间的问题。“最是一年春好处”,春雨的补充滋养便是出现在植物萌发之际,短暂而关键,可以说是最佳的补充了。故而,补的程度不必太过圆满,画蛇添足或许是过犹不及,营养过剩或许将带来意志颓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珍贵如油的春雨为植物的迸发提供了补充,从此,它们绿了江南岸,垂下万丝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