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读到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文章,让我想起了刚开学的时候,县里组织的党员活动——看电影。
那天对我来说是忙碌的一天:早晨八点集合,准备课题结题材料。本来负责人说一个小时可以完成任务,结果两个小时还没完成呢!中午吃完饭已经两点零几分,休息不足半小时就匆匆赶往影剧院,要求两点五十签到,三点开始看电影。当我踏着钟点到达影剧院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场十来分钟了!签了到,领了票,进了场,剧院里一片漆黑,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开始看电影。
放映的是《邓小平登黄山》,当时邓小平七十五岁,即使是现在,七十五岁还有几个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去攀登黄山的?邓小平登黄山,不是为了看风景游山玩水,而是为了考察,视察!他一路上的经历所作所为,一次又一次感染着我感动着我,过去的领导人……电影放完,起身打算走呢,又一部电影开始了,《红旗漫卷西风》,既来之则安之,难得到剧院看电影,坐下继续观看。看电影名字充满诗意,内容却不吸引人:播放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一路上与国民党斗智斗勇的故事。由于是纪录片,缺少连续的故事情节,使本来就不多的人越来越少了。电影结束时,偌大的剧院里只剩了五六个人!我的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出了剧院,已经五点五十了,瑜伽课开始了,我穿过马路直接去了瑜伽馆。一个多小时的课,一眨眼就结束了!来到家,吃点水果,看书备课,等待儿子放学,一天也就接近尾声了!
转眼几个月过去,但那天看电影的情形却挥之不去。尤其是《红旗漫卷西风》中一些画面,一些故事,想起鼻子就会酸酸的!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路上受了多少苦、牺牲了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知道的人并不多!
万里长征,几乎每300米一具尸体……长征路上的每一个故事都很感人,让人震撼!
陈树湘当时28岁是红34师的师长,红34师是断后部队。红军长征路上遭遇了一场最惨烈的战役——湘江血战, 那一战红军差一点全军覆没。红34师本来已经到了江边,但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江,返身又扑进了敌人的包围圈,最后全军覆没,陈树湘也因为腹部被手榴弹炸伤而被俘。他被抬在担架上连夜送去报功,路上,抬担架的士兵突然觉得脚下一滑,旁边的人打着火把一看,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年仅28岁、黄埔二期毕业的陈树湘竟然用手把自己的肠子拽出绞肠而死。

董振堂如果活到解放,至少是开国元勋,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军团长,和林彪、彭德怀平起平坐,可惜他在西路军的战役中壮烈牺牲。 长征路上的一天,陈慧清突然要生孩子了。早不生晚不生,偏偏在一场激烈的突围战刚一打响时要生了,而且是难产。当时陈慧清疼得满地打滚,身边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只有几个红军小战士。仅仅1公里以外,董振堂正率领战士拼死作战,眼看着顶不住了,董振堂拎着枪冲回来问: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把孩子生下来?没人能够回答。于是董振堂再次冲入阵地,大声喊道:“你们一定要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结果战士们死守了几个小时,硬是等陈慧清把孩子生了下来。 战斗结束后,一些战士经过产妇身边时都怒目而视,因为很多兄弟战死了,但董振堂又说了一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你们瞪什么瞪?我们流血和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80年前,在那样的情形下,一个军人说出这句话,这样的情怀你能想象吗?

我在想:我们缺故事吗?我们不缺;我们缺英雄吗?我们不缺。只是没人给孩子们讲这些,我们的孩子们不知道这些故事,也不知道80年前这些军人曾经付出了什么。
朱德元帅,大家知道朱德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前是什么人吗?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有一张照片,早年的朱德穿着裘皮大衣、绫罗绸缎,留着大八字胡,他当时是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中将军衔,要枪有枪,要兵有兵,要钱有钱。但朱德抛弃了这些荣华富贵,就是要加入中国共产党,重新开始一番艰苦卓绝的事业。一开始,朱德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还碰了壁,陈独秀对他说:对不起,旧军人我们不要。朱德远赴千里之外,在德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朱德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最后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的汤坑被打散了,周恩来、叶挺、贺龙等人坐船离开了,朱德带着后卫部队去找主力,遇到一群残兵。当时有人主张各奔东西,但朱德把剩下的2000人拢在一起,带领大家继续革命,到最后只剩下800多人上了井冈山。在这800人中,就有后来立下赫赫战功的林彪、陈毅、粟裕等人。毫不夸张地说,这800人,就是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基本班底。

长征一共穿越了中国15个省区,翻越了20多座崇山峻岭, 走过了30多个急流险滩;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一共遭遇了 400多场战斗,平均每3天就发生一场遭遇战。但即使如此, 红军依然保持着平均每天25公里的行军速度。所以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次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
为什么美国军人直到今天都对中国军人充满着敬畏和好奇?因为他们发现,60多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大批师团级将领都经历过长征,所以他们得出一个结论:长征锻造出中国最强悍的一代军人!
再来看一组数据。长征是付出巨大的牺牲换来的:长征出发的时候,红军一方面军 86000人,最后到达终点时不到7000人;红四方面军出发时有10万大军,最后零零散散到达终点的不过3万人。
1995年王平将军讲起过这个故事。当时大部队已经过了草地,突然彭德怀来找他,说还有一个营的部队没有到,让他回去找。王平带着警卫员走到班佑河边时, 正是黄昏,玫瑰色的夕阳挂在天边,他远远看见几百个红军小战士背靠着背在睡觉,他当时勃然大怒,走过去就推那些小战士,谁知推一个倒一个, 700 多个红军小战士再也经不起体力透支、饥寒交迫,在睡梦中全部死去了。
还有一组数据。红军军团长一级的平均年龄为25岁,一线作战的师团级干部平均年龄为 20岁,14岁到18岁的红军小战士占60%。所以,长征还是历史上罕见的青年血脉偾张的历史事件。
那一代年轻人虽然不像我们今天这么富足、这么安宁,但是他们背负着光荣和梦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脊梁。
有人建议红军长征,要写入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中去、要年年讲、月月讲。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我们虽然成不了英雄, 但可以铭记英雄的故事,激励自己积极向上,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里努力拼搏,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