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沿着苏州太湖车行,靠近光福机场附近,就远远看见山上有座寺庙。这些年苏州新建了许多公路,许多沿着湖边风光旖旎,因为开路原先藏在山坳里那些古建筑就凸显出来了。我原先来过圣恩寺可是他也变化许多。

历史记载,圣恩寺全名天寿圣恩寺,位于光福玄墓山下。玄墓山亦称邓尉山,位群峰怀抱之中,临太湖。寺院群阁巍峨,殿宇庄严。圣恩寺初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年)名为天寿寺。南宋宝祜年间(1253—1258年)建圣恩寺。当时两寺并存,曾被辟为上下道场。元代天顺元年(1328年)朝廷赐额为圣恩禅寺。元至正九年(1349年)江南名僧万峰和尚创建万峰道场,成为江南名刹。据《光福志》记载,圣恩寺鼎盛时期,誉满全国。共有殿宇房屋5018间,画栋飞檐,煞是壮观,为全国五大名刹之一,成为佛教禅宗“临济宗”三峰派的中心。憨山大师曾谓圣恩寺:“殊非他山古刹比也,当为吴中第一道场”。
转弯来到近处,果然就是他。遇上寺院门开敬语手势,师傅让进入;这是难得苏州几个没有门票的寺庙。寺中有姑苏最古老的古柏。在大雄宝殿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三株古柏,树高20多米,最粗树围有5.2米,相传为晋代之物,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英姿挺拔,苍郁葱葱。为苏州目前最为古老的古柏,为圣恩寺历史见证。
而且奇特的是柏树像人字形,仔细查看那人字形的两根,一个是水泥支撑的,而且建于90年代,已经有蔓藤爬满了;那个人造杆是花了点功夫的,我用手拨开敲击才确认是水泥。哪一根才是树的干呢?左边斜的那根!
从曲廊下,那一带又有许多建筑。“黄墙衬映在绿林中,有幽幽之气沓来,禅意昭若,怎奈余不聪不勤,故而不能尽计也”。
此座寺庙从风水角度应该是比较好,依山面案向水。山是玄墓山有人称邓蔚山,前面开阔地带似乎是一个大书桌那里目前是个大军营(不让拍照),水是远远的太湖山水。

因为有军营让他保持了宁静包括文革时期也没有大冲击。而且来此的都是虔诚善男信女。前几年秋天我来时看到都是当地人来帮寺院收桂花,院里有金桂,赤桂飘香。
我走上长长台阶来到观音殿,这些都是新建的感觉有些粗制滥造;那个大平台已经有坍塌了。
因为下午已是寺里晚课时间,要求我们离开庙里,我们来到正大门,圣恩寺现大门外有新建的门楼一座,门楼后有花岗石与青石混建的牌坊,是明代的遣物,在夕阳下庄严肃穆。

门楼后有一座五间三门的石牌坊,花岗石与青石混建。看样子青石的构件有些是老的。中间一栏的柱联为:天寿无疆万里山河宏寿域;圣恩普及众生今古沐恩光。两边两栏间原应该有碑记或图案之的,已看不清。最外边的两栏,东边的门额题“真空妙有”,柱联为:禅净双修如虎添翼生极乐;时外教行本是一家归寂光。西边门额题“三谛皆空”,柱联为:点星之火可以燎原续慧命;不磨古刹常转法度群迷。柱帽皆有龙纹。前有一对石狮子镇守。
回去时走到岗亭,军人说没记得你们进来;要我们重新登记否则不让出寺门。配合好于是登记抬杆放行,后来细想可能就是这种原因,寺院得以完整的保留并使得知之者甚少的主要原因。
要是没有军营这个位置优越的寺庙大概会人山人海,PM2.5 缭绕。我宁愿这样清静的环境,希望继续有军人把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