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常过着过着,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其实普通人做好自己,身体健康精神正常,灵魂不扭曲,经济独立,感情自恰,不依赖他人,就是基本的生活意义。
如果还能帮助别人,创作出优秀作品,推动社会进步,那就是修行,可以活出大意义。
2
古代的状元比今天的状元含金量还要高
原因有二。
第一,几年一高考。
第二,是全国唯一,而不是省级唯一。
3
说句实在话,我走过很多城市,义乌人可能是改开获益最大的群体之一(说的是整体)。
因为商贸城是建在义乌本地,老一点的原住民,就好比淘宝的原始股东。干点啥,都可能发点小财。17年以后的大拆迁,让任何老一点的义乌人,只要有一砖半瓦,无论是祖屋,90年代的房改房,安居房,低价商品房,都可能几百过千万,而且是拆迁办送上门的。就不说其他农民房或厂房,做生意的,开货代等等等等。
温州其实贫富差别很大的,义乌是整体上共同富裕性质的有钱人多。
4
郑强教授说:“现在中国最好的大学叫“2+5+2”。
2: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5:浙江大学、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2: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这些学校一年招生大约3~4万名本科生吧。考上这些学校,大约是类似古代的“秀才”。离着举人进士还远着呢。
明清代时期,读书人要经历县试,府试成为童生,再通过院(省)试,才是秀才。院试3年考2次,而且每次定额制。按照人口多少,钱粮上交多寡按照额度分配。一般每次是:大约是府40名,州30名,大县20名,小县(卫)10名。换算成现在,普通的县,要考到前十几名,才可能是秀才。
秀才都不是,说自己是读书人,有点牵强。
5
高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社会底层最容易获得的、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
至于中上层,高考不过是有它二十、没它十八的东东。
相对公平,除了地域的优势以外,我的高中同学都有分数不够但还是去了理想大学的,而且是人大这样的名校,而且还不只一位。
6
在古代对的时候,做重大的决策之前,都要考占卜来消除不确定性。到了现代社会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用知识来预测未来。“人类通过体验式学习来掌控生活”这一信条,逐渐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
人无法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其实说的就是用知识预测未来,增加对不确定性的掌控感。
7
任何一个环境呆久了,很容易潜移默化被周边人公认的用来攀比的价值体系所误导,而做一些瞎折腾搞很累但实际上不符合自己利益的蠢事。如果能同时在好几个不同环境里来回比较切换,就容易看清里面各自的荒谬之处。
8
判断一件事情该不该做的两个标准:第一,做的时候喜欢、快乐,做了以后一定不会后悔的事情。
第二,做的时候未必喜欢、快乐,但不做一定会后悔的事情。有这两个标准基本就够了,而且它们很好掌握。
——周国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