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地图里的成语》—将每一个成语起源地用历史地图与中国当代地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地理定位。
采用地图+成语+历史相结合的多角度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学习成语的新思路。用有趣的故事代替死记硬背,让娃们真正理解成语背后的意义。
将历史、名人、寓言、神话、典籍,读一套成语就能了解很多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常识,能拓宽孩子的多学科知识面,形成知识体系!
家长带小朋友旅行时,可以玩一玩寻找成语发生地的游戏,寓教于乐,实现带孩子出去走走的真正意义。
▼四本封面“拼图”在一起,恰好是战国时期的疆域地图造型。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留下很多成语和典故,所以封面选择战国时期的疆域图。
倒戈相向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
【释义】:倒:对调;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出处】《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典故】:武王伐纣,攻于朝歌。纣王急召大批奴隶进行抵抗。武王大军队兵临城下。商奴隶军自知不敌,且均痛恨纣王的横征暴敛的统治,纷纷掉转兵戈攻向后方的朝歌城。
马放南山
【释义】: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出处】:《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典故】:周武王伐纣之后,世道太平,便下令在华山脚下放马晒太阳。
传统文化的学习,除了古诗词,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就是成语。
全书一共88个成语,每册排列顺序是按照成语故事的发生时间,全套书学完,不仅了解了故事,还对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有了大致的印象。
每个成语都有配套的音频讲解,是由上海戏剧学院资深讲师张大鹏播讲。比巴APP《藏在地图里的成语》4册音频已经上线咯~通过音频的方式,让孩子的成语学习事半功倍。
学习古诗
大家都知道,从2017年开始,国家高考大纲做了新调整,语文的分值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其中古诗、古文份量越来越重。
成语大都保留了古义,孩子学习成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古诗词的意思,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成语大多会令人望文生义,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发现语文的魅力。
成语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增加一个人的文化底蕴。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来说,成语也是一个比诗词更容易的切入点。成语的形成背后都有很多历史事件和故事,这也更符合孩子们的阅读心理和特点。
tips:学习传统文化,不要忘了还有比巴独家内容《课本里的诗》哦。
该文由公众号“比巴”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