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现在时,还是进行时?
你要是记不住卢沟桥事变是哪一年,那你就唱这首歌:“1937年啊,鬼子进了中原,先打开了卢沟桥,后进了山海关啊!”我一听,这不是《地下交通站》的片头曲吗。屏幕那头传来一阵咯咯的笑声,估计是被这跑偏的歌声逗笑了。
接着又提到,海上运输协议,指的是英国的一种海上运输保护。好比天猫不用京东或者顺丰,京东不用顺丰,不是因为他们不好用,而是因为作为保护。后来这个协议没有了,就相当于天猫可以用顺丰和京东了。
一会儿又说到筷子和叉子。有个题里面说,餐叉最早是中国发明的,但为什么后来被筷子取代,一是因为筷子基本上能适应所有食物的形状,应用广泛,二是因为叉子一般要用金属来制作,古时候战乱频繁,金属非常贵重,一般都拿去制作兵器了,因此在那个时候筷子就逐渐替代了叉子。(这是一个题里说的,是真是假没有考证过)
一会又问到,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什么,我在心里默默答电流。
这是在干嘛?
刚刚提到了时态,这是英语课吗?
又提到了海上运输政策保护,这是经济课吗?
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难道这是物理课?
都不是,这是一堂高三历史课。
别开生面不敢说,但是就连我这个理科历史小白都能听懂。
我在心里默默点评,嗯,比我上学的时候的历史老师讲的精彩多了。
用时下流行的词来说,应该算是有灵魂的历史课了。
由于疫情影响,原本应该在学校里进行的辅导只能安排在家里了。于是我跟着蹭了几节课,我又赚了!
听了几次课,我发现他总是能结合实际,用贴合生活的语言,把一个具有年代感的问题剖析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时而还会给枯燥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加点料儿,兑点水,有那么一点儿幽默感。
这是难能可贵的,会知识的人很多,但是能把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并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传达出去,这就需要功夫和火候了。
到今年12月份,我们相识就满10年了。认识之初,他就已经开始在培训机构兼职做历史老师了。
如果说十年磨一剑,我想也是时候炉火纯青了,该到亮剑的时候了!
先生是师范学院历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之初在离家一百公里之外的一个乡镇私立高中任教过两年,没有编制,应该算是合同工。
对于一个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乡镇是偏僻了点儿,那会儿交通也不是很发达,坐班车回家单程需要两个小时,再算上两头倒车的时间,回趟家基本得折腾半天,生活上也有诸多不便。
两年之后,要面临安家和婚姻等诸多现实问题,加上他本身还是喜欢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先生最终还是选择回家了。
不过回来之后,受到学历和就业环境多重影响,始终没有机会进去正规学校。
后来先生参加了我们当地政府安排的考试,没有编制的那种合同工,工资不高,工作也没有挑战性,唯一一点好处就是工作不算累,没有风险与压力,周末双休,上五险。
这份工作在公婆看来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并不寄希望于自己儿子能有多大出息,能赚多少钱。公婆觉得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挣多挣少都无关紧要。
先生还算上进,后来自己找培训机构去上课,也算没有荒废专业。
起初并不容易,一看是年轻人,也没有什么耀眼的履历,试讲过后,留下电话号码,就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了!
直到2010年底,局面才稍稍打开,逐渐开始有课外辅导机构和他约课。
那个时候我们刚刚开始交往,他认定,是我旺夫,带给了他这份好运气。
其实那个时候,我对他的现状并不满意,我自己也刚刚走出校门,刚踏上工作岗位,一个月工资2000块,他还没有我工资高,双方父母也没有能力为我们买房置业。
我不知道我们的未来在哪里,不知道我俩赤膊上阵会把日子过成什么鸟样?真是没有信心可言。
但是,他兼职教课这件事,博得了我的好感,觉得他也是不甘于现状、有上进心的。而且就是这仅有的一点点小火苗,给了我和他一起走下去的勇气。
起初,课时费少的可怜,一节课也就50块钱,一年到头(实际也就忙三个月,主要是高三文科生考前辅导)就能赚个三千左右。
那个时候我们和公婆一起挤在北郊五十平米的工房里,跟他合作的培训机构大多地处市中心或繁华商业区,离家特别远,那时没钱买车,打车的话相当于一节课就白上了,那怎么解决通勤问题?后来我们买了一辆电瓶车,电瓶车夏天还好,充好电能够往返,赶上冬天就完蛋了,通常在回家的路上,电就耗光了,上完课人已经够累了,还要耗费体力把电瓶车骑回来。
想想那个时候真是不容易。
写到这,我想起了那句话: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携手同行近十载,致敬我们曾经一起吃过的苦,致敬我们曾经一起拥有的甜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