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布置了个作业:确定一种观察对象,最少连续观察一周,可采用图文结合或做表格的方式记录。之所以布置这项作业,是为本单元写观察日记的习作提前做准备的。
任务布置下去后,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坚持连续观察并记录。昨天上完习作指导课后,就布置了写观察日记二则的作业。今天随机抽查了几个孩子的观察日记,“很不幸”的是他们随机敷衍的作业被我发现了,“很不幸”的是我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不做连续观察的孩子。这项作业特意发布在班级管理优化大师上面,目的就是让家长了解,希望家长们支持配合孩子完成一周的连续观察和观察记录任务。反过来一想,“很不幸”的应该不是老师。孩子不观察能写啥?为了应付作业就只能瞎编了。比如观察绿豆,他写的观察日记时间混乱,一篇日记里刚写老师布置了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作业,然后又写清晨起来看绿豆,马上又到了晚上说绿豆长了几厘米等。此外写出来的观察内容不真实,用词也不严谨。另外,由于没有亲自参与和观察,所以也无法做到调动多感官去感知观察对象,更谈不上写得生动具体了。试问:老师布置了作业,家长也全都知悉了,为什么就不能去操作和观察呢?观察日记不观察,你写啥?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按照要求认真连续观察的孩子,他们的观察日记写得生动具体,也真实可信。他们不仅写了自己所看到的,还写了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用得特别恰当,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92244/0cc9626fc132783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92244/6ecaeee7ab75759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92244/e8da5efd31b3ef0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92244/9e34be2548a618d2.jpg)
“老师,我们昨天晚上才泡的绿豆,还没来得及观察。我们观察好了再补这次的观察日记,好吗?”这是一个家长发来的信息,面对这样的“补救”行为,我能说不可以吗?今天不观察,那明天就会不做作业,后天就会不背书,这样的学习态度真令人堪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