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摔跤吧,爸爸>。感触颇多。
开篇引用晴予的话:“女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斗争意志”。
权利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争取得来的。我想这就是不停努力的意义:为自己争取权利。说起来,我们每个人生来都被赋予了很多的权利,那些我们都在政治课本中见过,背过。你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你有选举的权利,你有建设国家,当家作主的权利,等等。但给你这些权利你真的用得到吗?即使能用到,你能用的好吗?所以,过度强调民主,夸大民主的作用,是可能会给国家带来灾难的。如果权利无法被有能力使用的人掌握,那非但不是自由,反而可能是杀人的工具。女权是一样的,张口闭口就是女权主义者的人,你们能不能消停会?
再来说斗争意志。晴予说:“斗争意志让一个人活得像个人”,就是这句话。有斗争意志,说明你不服,你还有期望。你不服,因为你知道自己不能轻易认输;你有期望,因为你知道自己不会就到这里。“我不是想赢,我只是不想输”,这是对自己起码的尊重,尊重自己作为一个可以不断为自己争取权利的人。这也许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根本原因。不是家境,不是长相,不是学历,不是婚姻,是是否有斗志。而这种斗志是血液里的东西,有的人会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没有的人,也就没有了。而这个世界,不用说,也是由前者创造的。小时候吉塔在战场上的表情让人难忘,那是属于有斗志的人的表情,来自胜者的骄傲。这种骄傲和认真,必将打败安逸和现世安稳。安逸不属于有斗志的人。
而一个有斗志的人,一不留神,也会跑偏。像吉塔,她是那个“在泥土堆里打败过男生的人,是那个会在输了一次比赛后彻夜睡不着觉的人,是那个一路打败所有对手获得全国冠军的人”,但她也会有丧失斗志的时候。毕竟,世上有千万种可以舒适过上一辈子的方法。但这舒适,也只是暂时不痛苦,而已。她留起头发,开始涂指甲,和伙伴们去看电影。她不知道她在慢慢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再次引用晴予的话:“在获取能力的过程中,'有选择'并不是一件好事”。人总是“趋利避害”的,能躺在自己的舒适区永远不出来是最好的,或者是去选择那条没那么难的路。在天性这个问题上,永远不要对自己太有信心。所以,需得破釜成舟、背水一战,才能成大事。如果你是有斗志的人,不要给自己留后路,让你的眼里只有一条路。
这也让我思考教育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孩子,到底该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在这部片子里,暴君爸爸残酷无情,剥夺女儿的童年,剪掉她们视如生命的长发,逼她们走向不愿意走的道路,甚至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这对于两个小女孩来说确实是残酷的,她们的泪水也是真实的,让人心疼的。但是,也是她们的父亲成就了他们。那些被迫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也成为了无言的欣慰的泪水。如若父亲心软一点点呢?那她们不仅不会有拿到金牌为国争光的荣耀,说不准也就像她们的同学一样嫁人生子,一生陷于琐碎的家务中。人总是短视且拒绝长期付出的。片中父亲做的就是粗暴地拉扯着两位姑娘度过这个阶段。而一旦度过了,这原本属于父亲的梦想,就成为了她们自己的梦想。我坚信,梦想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没实力,谈梦想,也就只能是谈谈。“当我是教练时,我就必须要忘记自己父亲的身份”。这是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世界属于有斗志,永不服输的人。向玛哈维尔,吉塔,巴比塔,还有千千万万咬牙坚持在艰难道路上的人们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