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062536/6ccb4ed6f769d46e.jpg)
一看到书名,脑子里蹦出的来的就是《时间的女儿》《时间的针脚》等等一系列的名字,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的作者热衷与跟时间扯上关系。自从时间这个词出现以来,人们对于岁月的流逝精确到了分和秒,但也无法抵挡得住岁月匆匆,人事更换。
诗歌就如同在贫瘠之地开出的一捧娇艳灼人的玫瑰花,带着耀目的红色和炽烈的情感,绚烂盛开。
其实,我是讨厌诗歌的,讨厌它能描绘出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莲舟摇动、马行山间、夕阳雾霭,无一不在它的图景之中,讨厌它变换多端的音律感,像是伴随着轻音乐晃晃悠悠地舞动摇摆着身体,讨厌它时而不时传达出来的哲理和思想,令人读后回味良久,情不自禁地想要摘录、打印下来。
《时间的玫瑰》选用了几位著名诗人,诸如里尔克一类,其中有些是关于人物事迹、材料掌故的,也有对诗歌翻译的评价和解析,如同手里握着蘸满了墨汁的笔管,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写出来均是开阔疏朗,笔锋雄健。作者在对比诗歌的过程中,毫不吝惜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翻译向来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信达雅”三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实属困难至极,如何准确地捕捉到原作者的心意,并且用异国的文字表现出来,是每一个翻译者面临的问题。看得出来,作者推崇施蛰存等老一辈翻译者的做法,而对近来的翻译者们持一种悲哀的态度,未曾深入地探寻诗人生活背景和当时所陷入的情感,就直愣愣地平铺直叙地翻译诗歌,大抵可以认为是对诗歌的不尊敬。
在阅读本书之前,是读过了“船在海上,马在山中”“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这些诗句的,被诗歌排列组合得来的意味给攫住,但是在看完作者生平经历以后,发现其中更加充溢出一抹幽微的情绪,加杂在里面,就像是吃一道菜,平日吃,只是有好吃,这两个字而已,但是有一次如顿悟了一般,不止是觉得好吃,更是知道哪里好吃,为什么好吃。
读诗歌如寻味,有些是甜的,有些是苦的,有些是酸的,有些是涩的。诗人们将满腔的情绪条理清晰地揉成一条条丝线,然后纺出或清淡朴素或者华丽堂皇的诗句。
叶芝曾有言:我把我的梦铺在了你脚下;轻点,因为你踏着我的梦。
这些诗歌和这些人都是一个个梦,他们在欲望、梦想和爱情的洪流里讲述他们跌宕起伏的人,仔细地读,好似还能从他们书写的诗歌之中听到他们短促的欢声笑语和哀怨绵长的痛苦呼唤的声音。
对他们来说,痛苦更像是磨刀石,越是经历苦难,他们的思想就越发璀璨,而他们写出的诗歌则如珍珠一般晶亮莹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