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放假快要接近尾声,大家有出去放飞吗?平时待在一个地方,到放假总想换个地方待着。带着三个小孩子出门,累肯定是累的,除了身体的累,对于安抚孩子身体和各种情绪上也累。
29号到西湖走一小段路,免费的西湖景区人山人海。孩子们走着走着,就不想在走了,问什么时候出发去下一个地方。我们都没有办法静下心坐下来欣赏西湖的景色,雨后的远处山朦胧之美,西湖岸边的桃树硕果累累,凉风佛过脸颊,湖面的荡漾起伏……匆匆的赶路,同样是西湖,千人千样,看到不同的人,听见有趣的事。
到达雷峰塔景区门口,外面排了长长的队伍买票,孩子们走到这里都累极了,二宝坐在石头上睡着了。婆婆本想进去看看,看到这么多人问了景区的工作人员,塔里能容下不断涌入的游客吗?进去还要排队进塔,里面也会限行的,起码要有人出来,才能再进去,可以考虑清楚进不进去。时辰也不早了,妹妹和孩子们都不愿意再去排队,晚上还得赶到山上住,我们决定不上去。
30号到太湖的源头爬山,这里几年前我们来过,伴侣忘记,一进景区大门我就发现来过。里面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到达山顶,一路小溪哗啦啦的流水声,奇形怪状的石头。上次玩时印象还深刻,那时是夏天,大宝和二宝跟着伴侣一路玩水,像探险一样走着不同寻常的石头路一路上,还滑到水中裤子鞋子湿了。
这次来玩,水中冰凉刺骨的感觉,山里流出来的泉水加上温度不高,不让孩子脱鞋去玩。孩子奶奶一起来,她对山上很多植物都认识,会讲给我们听,听她说她的爸以前是药师。有时我们休息时,她一个人从一条小路到山上去看看,一会就下来。能吃的,摘给二宝吃,大宝不吃。时常一个人跑到小溪的对面去,一过去二宝就想跟着过去,石头上怕滑,衣服湿包里没带,奶奶就赶紧回来。
妹妹带着她的岁多一点的儿子一起爬,她从来都不喜欢爬山。她带着儿子一直默默的走在我们前端,大宝跟着她们一起。常把我们甩了一条街之远,兴许她怕孩子走得慢跟不上。不过侄子,却实挺棒的,一路上山下山大部分都是自己走过来的。看着他小小的身影,是坚不可催的。二宝还老是哭闹走不动,会哭的孩子有冰淇淋吃。
我们妈妈们带娃,却实会少了些探险的勇气,所以爸爸要多参与进来。石头上穿梭,我们自己看着胆战心惊,水深的地段生怕带进去,加上不会游泳,便时刻小心,只能在安全地带带着孩子玩玩。
到达山顶有个寺庙,一般山上都有的,寺庙里面一直放着“南无阿弥陀佛”的音乐,重复的在山顶上回荡。在佛庙境地,特想坐下来安静的听着音乐,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的待着。内心能感受到有很多的佛像与我一起同在。到山顶玩一会便急着下山。
出去游玩的意义在哪里?只是走走看看,好像山里也就是树、水、人,伴侣常说只是我们喜欢出去,要是他还不如待在家里,哪里的风景都一样,似乎没什么好看的。他更喜欢在路上与人能攀谈起来,与不同的人有链接。
高德里面对此景区的评论各种各样,有的人来了后悔了,都是广告宣传的,到后感到没什么好看的,还收70元门票,太不值了,没什么特别的景点,景区外的风景也跟这差不多,景区门口一停车便有人来收费20元/辆;有的人带着孩子玩得开心,不断的探索,与孩子的高质量的陪伴,重在是一种体验,你的身心来一趟体验到什么。
看到一幕,妈妈快到山顶时累得气喘嘘嘘,孩子在前面不断的鼓励她,再坚持一会。孩子拥有一种不怕困难,积极向上坚持的品质。在孩子不肯走时,可以半路放弃返程,或一个大人可以陪着他在半山腰等,其它人继续前行,也可不断的鼓励加持,登到山顶,都是一种选择。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滤镜在看着周遭的一切,你能看到的,也是你内在所拥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