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里听到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很多所谓奋斗,其实都是在挣扎。文章随后讨论了挣扎与奋斗两者的区别。在这里聊聊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挣扎是指有目标无方法,无结果的努力。“永远在做同一件事,却期待有一种不同的结果”,挣扎由焦虑感驱动,目标看似清晰,但空有目标却没有可行性的方法。特点是局部、节点的方向感汇聚成整体的混沌,众多矢量之和驱近于零。看似很忙很努力,但急于求成,用快速、直接、看上去有效应对方式。胡乱出招结果效果全无。
对照近两年的状态,恰恰就是处于吴老师说的挣扎的状态 ,知道现在的状态不好,知道不改变不行。但如果达到心里想要的结果却不知道,于是各种学习,各种课程拼命听,理论听了一大堆结果然并卵。没有方法而空有目标,最终只能耗费自己的精力。让自己以为自己在努力,多少缓和了我们的焦虑,但自以为的努力被戳破后,带来的是更大的焦虑和空虚。
焦虑让我们不知所措,看起来有用就成了救命稻草,“唯恐错过”就成了我们以为的明智之举。从囤衣服至囤课,从疯狂下载到拼命收藏。以为收藏了就是自己的,在囤积中获得暂时的安全感,这就成了我们所谓奋斗的常态。
囤的越多,看的越少。感动自己过后,走出来的依然是原有的思维和理念,所谓奋斗了三五年,不过是在原地踏步挣扎三五年的而已,无数个0聚集在一起,也无法达到1的突破。
和平时买衣服差不多,我们思维方式,审美能力决定了我们以已有的眼光去选择一件自己觉得很搭的衣服。挣扎就是在原有的理念和行为模式下,选择一个新的旧东西而已。这也就成了为什么我们年年努力却年年原地跳步的原因。人与人的差距只是犯错误方式的差距,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正确犯错的人和错误犯错的人。
正确犯错的人会通过反省找出自己行为原则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修复;而错误的犯错的人则总以为自己很无辜,总是聚焦于结果,期待下次努力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古人曾说过“朝闻道,夕死足矣”,认知升级都是在原有认知废墟上重构起来的,也只有我们真正懂了,我们才会知道当初的我们有多不懂。挣扎是焦虑裹挟下的无结果努力,奋斗则是认知重构后反省之下的迭代。
未来一年,学着认知升级,让挣扎少一点,奋斗多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