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应该如何确定?请问看了那个《笔为何是一笔》,能回答吗?
像在教室里又被老师点名问问题,懵逼了。
惯性思维被陷入到仅用高低点判定中去了,习惯用一些免费的或有偿的缠论指标了,对笔就忽视了。
为什么缠师的笔、线段和指标显示的就不一样,和自己画就更不一样了。难道真的是千人千缠?这是学缠以来的心结,所以才有在回复中“打开心结”的感想。
《笔为何是一笔》似乎明白了点,为什么会有千人千缠,最根本的是构件不同。《3k之旅》中的一个“嗯”字,让我感到缠师似乎就说出了什么。假如在天的缠师能看到这篇《笔为何是一笔》,是否会不再只说“嗯”一个字了吧?
在此我没有贬低或诋毁任何其他流派“缠宗”的意思,也没有要抬举匪兄的意思。只是觉得匪兄的观点容易被我接受,值得我再拾《缠论》。
证券市场“玩”的是人心和人性,而人心和人性又怎能被量化?
这是我第一次在网络上发文表达自己的见解,只为感谢匪兄“渐次逼近”完美的治学态度以及诲人不倦的无私精神。
我就一小散韭菜,不怕挨砖!
附图是我对笔的理解,真的很纠结,一大把年纪快退休的人,老来学皮匠,献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