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六·六二】
同年李湖,字又川,巡抚广东,以清严为政。舆人歌云:“广东真乐土,来了李巡抚。”圣眷甚隆,而积劳成疾。薨时,香亭往送入殓,见公面目手足作黄金色,光耀照人,亦一奇也!抚贵州,《入境口号》云:“双旌遥指贵阳城,紫盖红旗夹道迎。自愧书生当重任,不知何以报升平。”
李湖(?—1781),字又川,一字又徐,号恕斋,江西南昌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初授山东武城知县,调任郯城知县。累迁直隶通永道,调清河道。迁直隶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三十六年(1771),擢贵州巡抚。三十七年(1772),调云南巡抚。四十年(1775),云贵总督彰宝以贪婪得罪,责李湖隐忍缄默不先劾奏,夺官,予布政使衔,发往四川军营会办军需奏销。四十三年(1778),授湖南巡抚。四十五年(1780),调广东巡抚。李湖敏于当官,在贵州规画铅运,在云南釐剔铜政,均如议行。所至以清严为政。到任广东,以广东历来多盗,番禺沙湾、茭塘近海为强盗所聚之地,秘密侦查姓名、居址及出入径途,知群盗以七月望归设祀,命文武吏围捕。旬日间诛为首者二百有奇,而释其胁从,盗风以息。旋条奏申明员弁,责成编船移汛,设施甚备,令行法立,民咸颂之。卒,赠尚书衔,谥恭毅,祀贤良祠。
舆人歌,音yú rén gē,典故。东汉魏郡太守岑熙,无为而化,治郡两年,民众(舆人)感其政而作歌颂其德。后世用“舆人歌”(意即“众人歌”)作为称颂太守的典故。《后汉书》卷十七《岑彭传》附《岑熙传》:“少为侍中、虎贲中郎将,朝廷多称其能。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美矣岑君,于戏休兹!’”唐·李贤注:“枳棘多榛梗,以喻寇盗充斥也。”唐·刘长卿《送薛据宰涉县》诗:“颂德有舆人,荐贤逢八使。”唐·独孤及《代书寄上李广州》诗:“独有舆人歌,隔云声渲聒。”舆人,指造车工人、古代操贱役的吏卒、众人、轿夫等。
圣眷,音shèng juàn,解释为帝王的宠眷。宋·孙升《孙公谈圃》卷上:“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素厚,书简以老丈称之。”
薨,音hōng,本义是指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尔雅》:“薨,死也。”《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古代宠妃死亡也叫薨。如:《红楼梦》中元妃之死则称作“元妃薨逝”。另:薨也是象声词,形容嘈杂声。如:薨薨,形容昆虫齐飞声;填土声、雷声、水声、鼓声等;薨然,形容人声嘈杂。
香亭,即袁树(1730—?),字东芗,号芗亭,一作香亭,小名阿品。袁枚从弟。乾隆二十八年(1736)进士,授河南正阳县知县,后官肇庆知府。
双旌,音shuāng jīng,释义:1、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2、泛指高官之仪仗。唐·李商隐《为怀州李中丞谢上表》:“赐以竹符之重,遂使霍氏固辞之第,早建双旌。”徐炯注:“双旌唯节度领刺史者有之,诸州不与焉。今则通用为太守之故事矣。”元·刘忠之《太常引·送郭复斋》词:“何处望双旌,泛千里孤舟月明。”3、借指高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倘或无知猖獗,突犯双旌,虽手握兵符,徵调不及,一时亦无如之何。”
紫盖,音zǐ gài,辞典解释为“紫色车盖。帝王仪仗之一。借指帝王车驾。”但在本条诗话中,应仅仅指紫色的车盖,与皇帝的依仗等无关。
升平,音shēng píng,意思是太平。《汉书·梅福传》:“使孝武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民有三年之储曰升平。”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