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岁时,有人跟我说嫁给一个男人之前先要看看他的家庭,看看他父母的婚姻模式,再决定要不要和这个人结婚,我会非常反感:“到底是和他结婚?还是和他父母结婚?难道他家庭不幸福就要放弃这个人吗?”甚至会圣母情怀发作,觉得这样的男人上半生得不到应有的温暖,更要好好待他,给他幸福。
等我25岁如果有人跟我说这话,我会一半认同,并且马上想好对策:“反正我是嫁给他,如果不喜欢和他父母接触,那我就说服他把房子买得远一点,然后两个人过自己的小日子,他的家庭对我的影响是有限的。
但如今我听到有些姑娘说"我管他父母怎么样,少接触不就行了?他父母又影响不了我"时,我多想告诉她们:"跟你说这句话的人,绝对是为了你好,他父母影响不了你,但是能影响他,而他能影响你,所谓他家庭对你的影响,绝对不止是你眼睛所能看到的那些。
”下次结婚前,我必须得先看看对方的家庭,如果父亲这个角色无足轻重,那我必须换人。“这是小梁离婚后,痛定思痛说的话。
三年前,小梁结婚前身边有朋友迁回地提醒她男方的母亲特别疼儿子,当时觉得提醒她的人太好笑,哪个妈妈不心疼儿子?直到结婚后,她才知道婆婆对她的婚姻影响有多大,虽然要要并没有想过要破坏他们的婚姻,但是很多行为却直指这个方向。婆婆几乎天天都在跟她争儿子,老公给她买件衣服,婆婆就会不高兴,直到儿子给她买件更好的,才会罢休。两人想去度个假,婆婆闲闲地开口了:"反正我在家也没事,不如跟你们一起去吧!"小梁不乐意,老公为难地说:"她是我妈,我怎么好意思拒绝?她会很伤心的。"
在这种拉扯中,小梁希望老公能站在自己这边,婆婆也想拥有儿子的绝对主导权。两个女人开始了一场没有稍烟的战争,但是这个战利品却先逃了,觉得这个家实在太压抑了,开始借口工作或应酬不愿意回家,直到有一天,他的身边出现了其他女人。
小梁离婚时没有孩子,这是为她感到最庆幸的事,否则这种"轮回"也许会再次重复下去。
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婚姻要比从前功利得多,这个"从前"就指这几十年,再远没借鉴意义。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只要两个人看上眼了,无论对方家里是什么条件,都一心一意嫁过去了,这样的婚姻往往能够走完一生。当然,这跟时代也有关系,那时候很少有人会想到要去离婚。
而现在的婚姻要讲究很多条件。我曾陪朋友参加过两次相亲聚会,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条件交换,首先看对方的工作、学历、收入、家境。觉得这些都还可以,才会想着再看看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对感情要求一般不会太高,大多要求人靠谱一点,要有安全感。然后在双方父母亲朋的催促下,没过几个月就结婚了。可真正影响他们婚姻最大的不是对方的家境,而是家庭环境。
我曾仔细观察过这种婚姻,发现这样的方式适合女性,但不适合大多数男性。因为女性进入一个角色远远比男性快,而且更容易接受现状。但男性则不一样,有可能他们已经结婚快一年了,还没进入自己的角色。所以女人就会觉得100%的时间,很设安全感,完全感觉不到这个男人跟自己生活的热情。于是,她会特别渴望安全感。大多女人获得安全感的渠道就是经营,经营人哪要会愿意被一个女人控制呢?何况还—个没多少感情的太太,这让他感觉室息。而这些男人,人幼年时大多经历过被母亲控制的命运,小时候没有反抗的能力,但现在不同,他有能力反抗了。他必须逃离这种掌控,所以他以各种方式和借口逃避太太。
这么一来,女人就更没有安全感了,一旦缺乏安全感就更想抓住什么,简直就是个恶性循环。等到有了孩子,她突然发现老公不受控制,但孩子却完全依赖她,顿时重新找到了人生目标。如果这个孩子恰巧是个儿子的话,那他不仅是孩子的角色,还要替代爸爸的位置,以弥补妈妈的情感空窗。
这个小家伙的出现,转移了女人大部分的注意力,对丈夫的掌握欲望一下子就下降了很多。男人发现孩子的出生自己重获自由了,他急于享受这份难得的自由,根本不会考虑这背后的可怕事实。女人一直和儿子形影不离地长大,这个儿子到了结婚的年纪,理智告诉女人,孩子应该组建自己的小家庭,所以她也会积极张罗儿子的婚事,可是情感上她并不能接受孩子离开自己,投向另一个女人怀抱的事实。所以处处挑剔儿媳妇,处处跟儿媳妇争夺儿子。
那么这个儿子会怎么做呢?情感上他觉得自己结了婚,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可是从小和母亲形影不离惯了,他无法脱离母亲的影响,也不愿意看母亲伤心,因为她几乎从来没有拥有过爸爸,如果自己再背叛她,她就太可怜了。基于这种心理,他会毫无原则地要求太太让着母亲,太太还不能不从,基于自古以来的孝道。而太太觉得自己才是和老公一体的,两个女人开始了一场错位的争夺战。于是,这个儿子也像他的父亲一样,采取了逃避的方式。所以很多家庭中,公公是缺席的,好像家里从来没有这个人似的,然后这种不健康的模式代代相传。不是说家庭模式不健康的男人一定不能嫁,只是嫁给这样的男人,风险会比其他人高得多得多,不幸福的可能性非常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