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 】
近半年,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心理状态,毫无疑问是“焦虑”。
孩子慢慢长大,即将面临开支升级。除了吃喝拉撒,还有数不尽的早教班、幼儿园、英语启蒙、艺术启蒙、音乐启蒙、情商教育。
父母慢慢变老,偶有头疼脑热腰酸背痛甚至情绪异常都让我紧张不已。
老公加班日益增多,夫妻沟通显著减少,背负各自的压力和责任无力改变。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否愿意面对,近期新闻中 “35岁现象”、“996争议”、“ 名企高管裁员、离职潮”,无一不在敲打自己:中年危机已然不远。
“不能安于舒适区,必须走入学习区””时代的浪潮永远向前推进,你不更新,便被淘汰“这是我在工作了七年的前东家给员工培训的最后一堂课;
“移动互联网、AI、VR等高科技手段在未来将改变行业发展模式,颠覆人们的传统认知,开启全新的产业布局”这是公众号中高频出现的话题;
“职业发展,你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现在做的工作,机器能做吗?我现在做的工作,有可能外包吗?我现在做的事,会越做越好吗?”这是最近在阅读的职业发展相关书籍的警句。
焦虑之下的行动,便是分析自己,而人生最大的难题正是看清自己。SWOT、DISC、职业兴趣测试……各种工具来一波。我的性格如何?我的兴趣在哪?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选择是否正确?我适合的方向在哪里?下一个30年,我将如何度过?反复思考、反复建立、反复推翻、反复重建,2019已过去1/3,我眼前依然一片混沌。
偶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概念,叫个人品牌,似乎一下子击中了我,时间拉回9年前,初入职场,我给自己的职业定位是:追求专业精进+追寻意义。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竟然差点忘了自己的初心。原来这才是我如今痛苦的源头:找不到精进的专业方向、看不到意义与价值。
而在朋友圈中,我亲眼见证了一位曾经默默无闻的人在意识转变之后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同时追本溯源,我了解到了她的成长路径——有一位优秀的老师指引,有一群同样热爱学习、乐于思考和分享的同学相互陪伴和鼓励,于是我也想要尝试这样一个新的方向,挑战自己,为自己赋能。
【 现在 】
今天,我也加入了这样一个很棒的学习营,群里有专业而温暖的小玉老师、有热情的学长学姐,有积极的同学,万事俱备,只需一个全心投入的自己!
今天,写下此篇,是为了向自己宣布:
1、 不发声=不发生,这么多年的小透明从今往后要做一个会发声的人。
2、 不是厉害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厉害,我准备好要开始了。
接下来的30天,每天学习两小时,努力深入思考,让自己的思维更新迭代,期待能够像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们一样能够迎来一轮蜕变。
【 未来 】
十年前的我,有一腔热血,没有明确的方向。希望十年后自己,成为专业精进、知性而有内涵的人,成为能够帮助他人成长和进步的人,成为令孩子骄傲的榜样,成为一个真正拥有有价值的个人品牌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