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提到‘留守儿童’这个话题, 人们都会想到农村的孩子,然而更多的数据显示,尽管同在城市,此种状况也不容乐观, 被称之为“隐形留守”儿童 。
存在这种问题的家庭大体有三种:
一,父母一方,或双方工作特殊,长期出差,或是工作和家庭异地,或是打理生意,顾不上带孩子。将孩子送去“寄养”。这类通常孩子离父母不远,可以经常去探视。
二、一些小家庭经济实力相对薄弱,还不能靠丈夫一个人工作收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宝妈们不得不将孩子送到父母家,让老人带。有的早晚能见,有的一年半载能看孩子一次。
三,还有一种“早晚看不到”,虽然同在一个家庭里,却不常见到:早上孩子起床的时候,已经见不到上班去的父母,晚上下班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也想陪多陪陪孩子,却总是N 个理由缺席。
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带孩子去游乐园了?现实的生活是:搬砖就不能抱孩子,抱孩子就不能搬砖。然而数据证明,很多父母都选择了搬砖,虽然这是无奈的。他们竭尽全力的去赚钱,希望能让孩子将来有“更好”的物质享受,受到“更好”的教育,孰不知他认为的这一切的“更好”,其实不及一份最简单的陪伴!
许多事例证明,没有父母陪伴长大的孩子极容易自卑、胆小、孤僻、执拗、自私,性情冷漠,偏激乃至严重的心理阴影。
李嘉诚说:一个人在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朋友小莫说,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把刚满周岁的儿子送去‘寄养’。
那时夫妻俩饭店事业刚刚起步,小莫需要辅助老公打理生意,又要照顾嗷嗷待哺的儿子,实在不堪重负……
父母公婆远在家乡,她不想让儿子做‘留守儿童’。一狠心给儿子送去了‘寄养’,为的是每周都能去看孩子。大人在忙忙碌碌中不觉得如何,直到5岁的时候接回来,想送幼儿园,才发现儿子特别怕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差,一离开妈妈就哭,根本没有办法送去幼儿园。夫妻俩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尽量抽出时间多陪孩子,但是起色不大。
幸运的是,那时候认识了同一栋楼的邻居,他家有一双阳光活泼的小姐弟俩,弟弟和小莫的儿子同龄。真得是小孩子的世界只有他们自己最懂,根本没用什么甜言蜜语,玩具美食,只是一个灿烂的笑,递过来的一个小玩具,便玩到了一起,她在儿子的脸上流露出了难得的快乐的笑容……有了小姐弟俩陪伴的孩子,渐渐的开朗了许多,终于能离开妈妈,上了幼儿园。这些年小莫夫妇已经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但还是弥补不了先前缺失。
蒙台梭利的一句话说的好: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
当一个胎儿在母体里,一点一点成型,在母亲的全力供给下,他在努力的建造自己;当呱呱坠地,开始长大,并要认识这个世界,她需要父母的抚育和教导;再大一点的时候,他需要你陪着他走出家门,看世界,交朋友,学知识…… 一切都顺其自然,从其天性。
其实细想,陪伴,我们谁不需要呢?襁褓中父母的悉心哺育,孩提时的玩伴,少年时求知的学友,成年时的恋人,中年时的家人朋友,晚年时的老伴儿孙……
所以父母的爱作为第一顺序的爱,是不能被替代的,它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心理蛋白质,绝对影响到他的性格和整个人生。所以任何时候的为工作事业努力打拼,都不能成为你放手不管的理由!
然而现实终归还是要面对的。为了弥补之前的亏缺,父母们开始考虑,怎样开始知识教育。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无非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于是各种“早教班”,“兴趣班”“启蒙班”成为家长们重视和研究的对象。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网友评论